白癜风危害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0327/4147078.html

开发一款硬件产品很难吗?老wu觉得,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的,挺难的,至少相对于软件开发来说,硬件开发要难得多。

为啥?至于软件开发,你只需一台电脑,一款手感不错的机械键盘,一根能VPN翻墙的网线(没了google,github,老wu感觉码不动程序,即使强码了,编译也缺lib),就能撸起袖子开干了。

而硬件开发呢,同样需要一台电脑,一根能上互联网的网线(至少发板子出去做需要联网吧),一款手感不错的拉线鼠标,除此之外,还需要一些能快速制作出原型的工具,如开发板,洞洞板,面包板等等,还需要一些配套的辅助工具不!应该说是很多很多才对,比如,焊台,万用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各种钳子,锯子,电钻,飞线,漆包线,助焊剂,洗板水,扳手,介刀,当然,还需要一张能够平稳使用这些工具的牢固的桌子和安放这些工具的挂板。当然,你还要有熟练应用这些工具的经验和技巧。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你还需要钱!钱对于一个硬件创业公司来说,太重要太重要了!有了钱才能买到上边罗列的工具,买好用一点的工具,虽然贵一点,但老wu还是墙裂建议,在购买工具的花费上,不能太省了。当然,PCB打样需要钱,买电子元件物料要用钱,买公模外壳要用钱,如果是开私模,那开销就更大了,还有包装、物流、认证、商标、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等等…硬件产品开发,相对于软件产品开发来说,前期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了,软件打包发布,你可以扔到百度网盘或者APP应用市场等等,别人下载就好了,可以说,如果你不要特别的去花钱推广的话,软件分发是不用钱的,所以软件可以免费,利用流量红利变现,而硬件则不行,就别说什么免费硬件了,就是硬件按制造成本卖,你也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物流成本、客服成本、售后维护成本都是成倍增长的。

曾经依靠免费杀毒软件赚的盆满钵满的公司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就曾反思说:硬件免费?不靠谱!

周鸿祎说,为什么互联网软件可以免费?因为我们研发一款软件产品的成本固定,当产品被越多人使用时,边际成本就越低。而当软件被上百万、上千万乃至上亿人使用时,其边际成本可能会接近于零。

而免费模式带来海量用户之后,我们可以基于这些用户,为他们提供广告或其他增值服务,从而实现商业变现,这也是我说的免费模式也是商业模式。“

而智能硬件研发生产销售都有其自身成本。与软件产品一样,智能硬件产品会有研发成本,用户数量越多,单位研发成本就会越低。但除了研发成本之外,智能硬件产品还会存在物料成本、物流成本、生产成本以及营销销售成本等等,这些成本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增长在不断增长的。因此,智能硬件产品的边际成本不会同软件产品一样,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而被不断摊薄。对于智能硬件来说,比如要卖到万件,其中需要拥有的供应链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以及物流能力等等对于初创团队来说,难度非常大。而即便产品卖了万件,产品的APP获得了万用户,但与其他互联网软件应用产品相比,万的用户基数与规模仍然还是太少。

如果硬件完全不赚钱,互联网模式建立不起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会导致持续设计新品的能力都失去,更不要说什么制造业的创新、原创能力了。所以,智能硬件产品,需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这样才有持续造血的能力,才有资本支持后续研发发展。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草被断了,则不战自败!所以,看好你口袋里的每一分钱,开发一款硬件产品,从概念阶段到产品能推向市场,你得预它6个月时间,而你的资金得能支撑一年的时间才行。很多硬件创业小伙伴最后倒下了,都是资金链断了,而硬件产品还没来得及回笼资金。所以,付款不要太豪爽,可付可不付的款,一律能拖就拖,甚至可以动用一些朋友关系,在供应链上能争取个好一点的款期。当然,如果你能认识雷布斯或者马爸爸,在公司剩最后一口气时,喊一下,看,我的产品还不错,市场占有率也挺高的,就是资金链断了,卖你点股份吧?说不定还能全身而退

现在很多软件创业公司秉着互联网理念,追求精益创业,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开发的东西运行不流畅怎么办?没事,这是最小化可行产品!页面暴丑怎么办?没事,这是最小化可行产品!漏洞百出怎么办?没事,这是最小化可行产品!干脆没啥用怎么办?没事,这是最小化可行产品!

而硬件开发的门槛要高得多。它和做软件不一样,软件不完美的时候就可以先发布出去了,借助用户的反馈修改。软件本身也是免费的,用户觉得软件有问题,就可以不用。但是做硬件不是这样的,如果发售了一个有缺陷的硬件,用户会把你骂死。回收修改可能就意味着这批硬件全部都作废了。

对于追求精益软件开发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达到高质量软件的方法是经过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集成和系统验证这一系列步骤。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在提前预知需求,而且需求在开发过程中不会改变的情况下才会奏效。而在当前大部分软件开发过程中,两者均不能被保证。因此,我们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开发流程,精益和敏捷思想者提出的方法是增量式软件开发,对每个增量获取反馈,因此系统随着环境的增长而增长,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而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软件产品却有着诸多显著的区别:

硬件产品开发需要比软件开发更长的准备时间,因为要验证硬件方案的可行性,选择Cortex-M还是ARM9亦或者Cortex-A,对整个BOM单的成本影响是非常大的,从Cortex-M换到Cortex-A,你的PCB要重新布过,BOM单成本也要增加很多,甚至软件都要跟着改,而传感器需要采用哪家的,使用什么通信协议和接口,精度如何,成本多少,货期多长,装配是否容易,是有有pin2pin兼容的可替换产品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产品开发到一半,发现需要换硬件方案,可能对于硬件初创公司来说,即是毁灭性打击。

硬件的需求变更的成本极大;纳尼,我裤子都脱了,你才跟我说你这里是正经的保健店?我板子都布好了,你才跟我说要把接口从机箱的后边挪到前边?喂,结构吗,回公司加个班吧?

所以,在硬件产品付诸行动之前,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硬件产品的研发通常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调研期、原型期、小批量/产品化期及批量生产期

调研期

关于硬件产品调研期需要注意的内容,老wu这里转一下腾讯大讲堂的专栏的一篇内容,地址详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dt/11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