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荟萃

ID:meiwen77

每天为您奉献触动心灵的美文与故事。

0月日晚,美国拉斯维加斯市曼德勒海湾酒店附近,发生了一起惨烈的枪击事件,已经造成至少58人死亡,多人受伤。

从死伤人数看,这是美国近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枪击事件。

因为美国枪击事件频发,外界也都见怪不怪,只是这次伤亡人数较多,人们也许会多专注一下。

据报道,凶手是一名已过耳顺之年的白人男子,已经死亡。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早已习惯于此类新闻的世人基本可以猜出来:

总统出来抨击凶手,称之为“懦夫”——我一直不太明白西方人的思维,他们常常把干了最大胆、最血腥坏事的人称之为“懦夫”;

警方会出来公布调查结果,凶手有无恐怖组织背景——似乎与恐怖组织没有联系,事情的严重程度就会减少一些;

专家出来谈一下枪支管理的事;

最后,就是民间自发的悼念活动,鲜花、蜡烛摆满一地。

大体也就是这样一个程序,然后,总统继续会见外宾,政客继续在国会BB,警察继续在街头巡逻,专家继续在电视台参加访谈,普通人各自上班,伤者疗伤,受到刺激的人会去看心理医生。

这就是美国,一个中国人很难搞懂的国家。

出了枪击事件,特别是出了这样造成重大伤亡的枪击案,隔岸观火的中国人脑子里几乎都会跳出这样一个问题:

美国为什么不禁枪?美国人难道没让枪子儿打够吗?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美国禁枪?

首先是现实问题。

过去人们爱说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意思是说美国车多,其实,现在哪个国家车都不少。应该说,现在更具美国特色的说法是,这是一个枪口下的国家,因为美国人拥有枪支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美国民间到底拥有多少枪支一直未有特别准确的统计,不过,美国遍地是枪,这绝对是事实。拥枪多年,很多美国人对枪支已经积淀了一种狂热的喜爱。

那些想让美国禁枪的人不妨这样想一下:你能让印度人不跳舞吗?能让沙特人不祷告吗?能让德国人不喝啤酒吗?能让中国人不喝豆浆吗?能让朝鲜人不喊金正恩万岁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不能”,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回答了关于美国禁枪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宪法问题。

按照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美国人有持有武器的权利,并且有权用武器来保卫自己的权益。殖民地时期,美国人受到英国人的压迫,因此对压迫有着与生俱来的恐惧,只有手里有枪,心里才算踏实些。这种心理基因一代代传下来,最终形成了现代美国人的集体意识:没有枪,安全便无法得到保障。

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美国人认为,枪杆子里面有安全。

再就是美国利益集团,

以及美国步枪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它们是反对禁止枪支的,甚至动用一些力量来阻止枪支管理法规的出台。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说来说去,不外乎是美国人不想放弃现有的权利,修改宪法困难重重,以及美国有很多组织在从中作梗,等等。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美国禁枪之所以不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是美国人。

我们中国人和美国人对权力和权利的理解很不相同。

中国人觉得权力,也即公权力,无所不能,你想拥枪?政府通过一个法令,持枪违法,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这事在美国行不通。还有一个,中国人可以为了集体放弃个人权利,美国人不行,美国人把自己的权利看得比天还大,让我放弃拥枪?给我一个理由先!

有人或许会说,禁枪也不是办法,禁得了枪,禁得了刀吗?可是别忘了,枪还是比刀厉害得多,有枪可以防身不假,可是一旦别人有了枪,要你的命也就是一两秒钟的事。就像拉斯维加斯的这场血案,拿刀能一下捅死50多人吗?枪还是比刀厉害得多。

可是,美国人的脑袋并没让驴踢了,他们不知道枪的厉害吗?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有枪,同事有枪,男朋友或女朋友有枪吗?美国办公场合发生的枪击案也屡见不鲜。因为被解雇,或者和同事之间发生矛盾,举枪就打的事件多次发生过,连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枪击事件也不是一起两起。对于枪击事件频发,美国人比中国人清楚得多。但是,美国人还是不会禁枪。

只要是人,都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这种生理上的外在相像迷惑了很多人,觉得人和人都是差不多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语言和劳动能力。

其实,在人的进化过程中,文化对不同种族的熏陶和影响,已经让人和人之间产生了并不小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简单说,这种区别已经达到了非常难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地步。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枪支问题必须解决,因为这给社会造成的伤害太大,即便某些人或某些组织会因此受到损害,也必须这样做,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人会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抛弃,也就是说,某些人或某些组织的所谓利益,决没有那么神圣,宪法也不过是一纸文件,如果需要修改,也必须进行修改。

所以,中国人是实用主义者,不会无休止地固守某一原则,除非能证明这一原则是有益的。

但是,美国人却不是这个思维频率。

美国这个国家是依法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是按合同建立起来的,这就使得整个国家有一种近乎宗教虔诚般的法律崇拜,好像法律是不可更改的。

如果一部分人找到了合法的理由,整个社会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被动,一种迷茫,觉得他们的利益是不可撼动的,不改触碰的。

这种心态对美国人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好,是因为它保护了人权,防止了专断;说它不好,是因为它把个体或者部分人的利益无限扩大,变成了摸不得的老虎屁股,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坏的示范。

举个简单例子,美国警察暴力执法时常见于媒体,行为过当以至于开枪打死人的事件屡有发生。当然,警察作为执法者,在遇到危险时,出于保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有权力适当使用武力,甚至有时候稍微过分一点,这都可以理解。

但是,美国警察在实际中经常把执法者身份发挥到极致,似乎自己是上帝附体,任何人不得冒犯,经常因为很小的一点所谓危险就开杀戒。这就是把执法权无限放大的恶果,在某些情况下,执法者就蜕变成了压迫者。

很多人觉得,这就是暴力执法,是警察当局的内部问题,其实不然,这是美国社会的整体问题,是一个把法律和权力、权利无限放大的社会,在一个具体部门所必然产生的弊病,其实质是法律崇拜对社会功能的普遍性侵害。

就枪支问题来说,一个宪法修正案就成了一些人的护身符,似乎成了无法改变的东西。事实上,除了利益集团不肯放弃自己的私利外,美国枪支泛滥、枪击事件频发也暴露了美国人的“集体自私心理”:

财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财源,持枪者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哪怕这些放弃是为了整个社会和整个国家的利益。对于这样一个各个部分都抱着严重私心的社会,如何能指望它禁枪?如何指望它减少枪击事件?

枪击事件频发,还与社会的诱导和个体心理的变态有很大关系。美国电影中,过分渲染暴力和恐怖的惊悚片占了很大比例,其中对犯罪者的行为和变态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多场面极其血腥、恶心,这种毫无意义的片子对观众的心理会造成什么影响?看一两部倒也罢了,看多了心理会不会受到影响?在一个枪支泛滥的社会里,如果个体在某些环境中不断被暗示,将来某一时刻,在外界因素刺激下就极可能作出极端行为。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隔一段事件就“爆一阵玉米花”,男男女女哭着喊着到处乱跑,躲进墙角里抱团抚慰,警察扯着嗓子疏散人群,事后政治家出来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悼念的人则在惨剧现场摆放一堆鲜花,难道这一切还不足以让美国人警醒吗?还不足以让美国人采取行动吗?

回答是否定的,一个已经被自私心理固化的社会,会把伤口流出的血舔干净,但绝不会对这个伤口进行处理,因为舔伤口会彰显他们的善心,但是,处理这个伤口会触犯他们的利益。

这就是一个自私的所谓法治社会的死循环,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枪支泛滥以及由此导致的频繁暴力事件,它所能做的只是等待下一次血淋淋的枪击惨剧,就像拉斯维加斯音乐会上的这起事件,不外乎是去年6月发生于奥兰多“脉动”同性恋夜总会枪击案的重演,在那次事件中,49人被打死,53人受伤。

美国这个国家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它对死亡和流血的忍耐度超过中国人的估计,化解悲痛的能力也超过中国人的估计。

只要麦克风还能放送出政治家的所谓呼吁,只要花店还能提供足够多的鲜花,只要墓地还有足够掩埋死者的地方,它全部的哀痛都会在悼念者的泪水和啜泣中慢慢化解掉,整个社会就能对一个严重社会问题找到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解释。

事过之后,美国还是美国,拉斯维加斯依旧是享乐主义者的乐园,一切依旧故我。

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不要说对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就是一个普通国家,处理一下几十个人死亡的现场又有何难?不外是处理一下死者遗体,抢救一下受伤者,安抚一下精神受到创伤的人,把现场打扫干净,周围的酒店餐馆该营业营业。如果一个平日不太关心新闻的游客来到这里,都未必知道这里不久前曾经发生过一起枪击惨案。

美国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国家,它的这一优势让它在处理社会和自然灾难时,表现出超强的消化能力,过不了多久就会一切烟消云散。

可是,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却未必是好事,因为表象没了,但严重的社会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

清理血腥的现场,要远比改变法律规定容易得多。

毫无疑问,在拉斯维加斯枪击案后,各种讲话和谈话都将次第展开,我们或许还会听到所谓“懦夫”的称谓,不过,我倒是觉得,杀人者是冷血的屠夫,却未必是懦夫,

而谴责者中倒是有很多虚伪者,啜泣者中有很多自私者,在虚伪者和自私者相互拥抱、彼此安慰中,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一种可怕的絮语:下次死亡时,我们再见。

与突然响起的枪声相比,这或许才是更可怕的。

赌城枪击案: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谁先来

昨天下午,拉斯维加斯曼德列湾赌场附近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枪击案,据报道,现已经造成了59死伤。

事发时曼德勒海湾酒店旁正在举行一个露天的音乐节,足足有四万人在现场观看。突然传来一阵阵密集的武器射击声,目击者从旁边酒店的高层看到了子弹的火光,有人挣扎着倒下,有人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有人还以为是在放烟花,大家四处逃窜,现场惨不忍睹。

而后枪手也被击毙,据报道,他是在音乐节举办地旁的酒店32层的房间向参加乡村音乐节的观众用发起几轮扫射。而后警方在他酒店的房间里发现了至少7支枪支,包括改装过的全自动AR-5突击步枪,以及大量弹药。

枪手是一名64岁男人,名叫史蒂芬?帕多克,曾是一名会计,他曾投资房地产,很有钱,有能力买下任何他想要的东西。但是他更喜欢赌博,所以退休后选择了搬到赌城拉斯维加斯附近的麦斯奎特退休社区居住。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感慨,生活在一个禁枪的国家真好,而王力宏也发了条微博希望能够禁枪。

anyway,今天我要讨论的问题不是禁不禁枪这么政治化的话题,禁不禁也不是我们说的算。毋庸置疑,枪确实是杀人的武器,禁枪一定是有好处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犯罪率,但是既然他们没禁枪,一定也是有他们的道理。

今天我想说的是,所有的武器背后都是由人操纵,归根结底不是武器在杀人,而是人在杀人。

A妹在曼彻斯特的演唱会上发生了爆炸,爆裂物是“钉子炸弹”,就是把钉子装在爆裂物上,在爆炸时钉子会四散,伤害威力才更大。这场爆炸,造成了20人死亡,50多人受伤。夏洛茨维尔的一场集会上,一辆道奇车开足马力,撞向人群,造成连环追尾,死35伤。昆明火车站事件,一群人拿着刀砍向了火车站里的人。杭州纵火案,保姆一把火烧死了四个人。林森浩因为生活琐事,直接在饮水机里下毒,毒死了自己的舍友黄洋......

真正恐怖的不是武器,而是这些武器背后那个充满着邪念的人。在这样一个有着罪恶念头的人手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他杀人的武器,他存在的本身才是最恐怖的事。

我想有很多人都曾抱怨过:活着没意思,压力太大,不如死了算了。但是我想可能真的到了遇到灾难面临死亡时,才会明白,能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事了。

杭州有家公司组织了这次高管团队去美国的游学和团建计划,可没想到正巧遇到了这次的枪击案。

恐怖袭击发生时,他们刚好就在事发酒店对面的酒店里玩。突然所有人都开始从外面往酒店里面狂奔,而那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看到人家跑,他们也跟着跑。女同事见到这样的场面,一个个都哭了。最后抱在一起抱头痛哭,因为根本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那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才令人觉得恐怖。

幸好,当他们在酒店走廊上手足无措时,一户危地马拉的人家打开了酒店的房门让他们进了房间,各个国家十几个人挤在了一个空间内。情绪稳定上网才明白是一场生死时速。

而古巨基和他的妻子也亲历了这场枪击案,发了微博叙述了事情经过,庆幸躲过一劫。

其实最让人痛苦的是,我们努力的强大自己保护自己,我们费尽心机的对抗着大自然,我们拼命的对抗着生活的磨难......以为自己逃过了那些天灾已经无比的幸运以后必定一帆风顺,可是最后却偏偏死在了一个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手中。

无冤无仇,却成了对方计划中的牺牲品。他甚至不知道你是谁,也不在乎你是谁。我们费尽心思才活下来的生命,在有些人眼中就是这样的一文不值,他们不跟你讲道理也没有怜悯之心。

身边可能出现的陌生人下一秒就会威胁自己的生命,那些用心去相处的人下一刻就可能就对你挥刀相向。而面对这些暴徒们,真的是无能为力。

总是默认着天黑了总会等到天亮,闭上眼还能睁开,说了再见的人,一定能再见到。今天没有做成的事情,总会在未来的某天完成。可是有的时候,一些突发的事件往往会突然打断我们的计划,可能让我们丢掉生命,也可能让我们追悔莫及。

现在想想,相比较那些遭遇战争,遭遇暴恐,遭遇天灾的人来说,我们已经足够幸运。那些小小的磨难跟生命相比其实不算什么。当真正的命悬一线时,可能才会真正的明白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事了。

你怎么去奢求一个连自己命都不在乎的人去在乎你的生死呢?

我想这可能是最让人无力的事吧?

赞赏

长按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dt/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