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研究方法百年议题变化下的理论主轴
编者按 社区是“人民的生活有时空的坐落”,是最具可观测性的社会现象研究单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能力以及其他国家的社区治理能力再次经受了大考,为优化社区治理提供了充分的实践依据。面对研究样本的蓝海,我们应以何种研究方法支撑案例分析与理论创新?本文以研究方法为切口,梳理了20世纪以来的中外“社区治理研究”的演进,对比分析了中外研究之异与其中的影响因素,同时展望了未来特别是立足本土的社区治理研究的发展方向。总的来说,本文对社区治理研究的本体认识与方法改进大有裨益。 (致敬每一位奋斗的劳动者,祝大家有一个快乐轻松的五一假期!) 作者简介 吴晓林,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治理与政治发展; 邢羿飞,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城市治理。 摘要 自“芝加哥学派”开启现代社区研究以来,社区治理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方法服务于主题,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与创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对百年来社区治理研究的历史梳理和比较分析发现:其一,国外研究经历了从社区类型、社区结构、社区发展到社区意识等的主题转变,理论分析长期占据方法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实证研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日益“微观化”;其二,国内研究经历了早期乡村社区和现代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主题转换,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其三,受“议题、学科和主观认知”三重因素影响,中外社区治理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凸显出“方法论关怀”和“偏重本体论”的认知差异,中国的理论分析比例较高。未来的社区治理研究既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jd/8238.html
- 上一篇文章: 突发非法移民连夜赴美,因听说拜
- 下一篇文章: 你有没有身高焦虑这样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