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很聪明地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寄生在粘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而得以生存。

编者按中国人总的癌症发病率比起发达国家来要低很多,但是每年因罹患胃癌而造成的死亡率却在全球名列前茅。胃癌在中国是一个严重问题,对于这一常见疾病,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诸多的误区。熟悉而陌生的胃癌胃癌是什么造成的?对于具体的胃癌是如何形成的,医学界还没有定论。目前所能知道的是哪些因素是促发胃癌的风险因素:比如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长期的慢性胃炎,又如吸烟、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等。其中,幽门螺杆菌需要得到最大的重视,因为这是一种可传染也是可预防的细菌。根据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的统计,胃癌是全球第五大癌症,全球范围内,每年新诊断的胃癌大约有95万人,其中71%的胃癌患者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而亚洲尤其东亚国家发病率为最高,是非洲的4倍。年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依次是韩国(每10万人41.4个)、蒙古、日本(每10万人31.1个)、危地马拉、中国(每10万人29.9人)。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中国人的总体癌症发病率比起发达国家要低很多,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因为长寿,诊断手段先进和检诊的普及,癌症发病率比起发展中国家要高很多。比如总体癌症发病率最高的6个国家分别是丹麦、法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挪威、美国。同为东亚国家,癌症发病率韩国世界第8,日本第48,而中国排在50名之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年中国每10万人全体癌症新发病人数为名,而日本为,韩国。还是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年每10万人中,死于胃癌的人数为:韩国21.4,日本16.8,中国26。这三项比较,就可以看出,中国的胃癌是个严重的问题,比起韩国和日本更加突出。胃癌是什么造成的呢?很遗憾,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目前却没有确切的答案。对于具体的胃癌是如何形成的,医学界还没有定论。目前所能知道的是哪些因素是促发胃癌的风险因素:比如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长期的慢性胃炎,又如吸烟、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等,还有饮食方面的因素,比如腌制食物、高盐食物、熏烤食物等。其中,幽门螺杆菌需要得到最大的重视,因为这是一种可传染也是可预防的细菌。1接吻传染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状的杆状细菌,大约长3微米,直径0.5微米。大概有一半的人胃内会有幽门螺杆菌生存,但是有85%的人一生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所以也就不知道。感染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一生中有10%-20%的机会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而其中1%-2%的人还有可能发展成胃癌。幽门螺杆菌的具体感染途径目前还不是很确定。但是只有人类和一部分猴子的胃内分离到了幽门螺杆菌,因此推断是通过人类的口口传播的,也由此推断感染途径在卫生条件不好的地区主要是通过饮用水传播。现代都市饮用水都经过严格净化处理,经饮用水传播的可能性大幅下降,主要传播途径就变成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唾液了。胃分泌和黏膜免疫机能不全的幼儿期是主要感染期。成人间互相感染的极少,通常的接吻或共用杯筷是不太会传播的,可能性很小,接近于零,所以成人间普通的共餐问题不大。而且成年后即便感染,虽然也有感染后引发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情况,但大多数是一过性的感染,不引发长期的慢性疾病。因此主要的感染时期是婴幼儿期。这是因为幼儿胃液酸度低,胃黏膜的免疫功能还未完善。

有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10岁以下的儿童有75%感染有幽门螺杆菌。主要的细菌来源除饮用水外,就是母亲的唾液,比如母亲喂食时候和孩子共用餐具,还有很多婴儿在4到8个月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家人用嘴嚼碎食物喂孩子,或者用嘴巴试温度后喂孩子,都是主要的传播方式。而且婴幼儿一旦感染极少会自然消失。所以一定要注意喂孩子时候尽量分开餐具,更不要用嘴喂食。

2多数人并不知道首先,感染上幽门螺杆菌不是人人都会出现疾病的,多达85%的人一生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所以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感染了。长期感染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一生中也只有10%-20%的人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而其中只有1%-2%的人有可能发展成胃癌。之所以会出现即便感染也不发病,或者发病也会各不相同,是因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种类亚型,以及个人的体质不同,所导致最终出现的病情也不同。也正是这个原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也不是都需要吃药除菌的。因此也就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的。根据胃癌大国日本的研究,日本消化协会的指导方针是:只有在出现了有充分理由怀疑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才需要药物除菌。这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结果:胃溃疡的大约70%,十二指肠溃疡的大约92%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而且大多数人除菌后溃疡不再复发。既然大多数人即便感染了也不需要治疗,那也就不需要做检查知道有没有感染了。具体来说,下列这些情况是需要去做检查,以确定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有活跃期的消化性溃疡,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有过消化性溃疡历史但没有用药物除菌的;患有胃MALT淋巴瘤的;早期胃癌行内视镜切除的患者;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的人。下列这些情况需不需要检查幽门螺杆菌还没有确切的定论,视个人情况而定:有非溃疡性的消化不良的人;胃食道反流症的;长期在吃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那怎样检查有没有幽门螺杆菌呢?检查方法大致分两种:内视镜检查和非内视镜检查。内视镜检查就是做胃镜的时候取一些黏膜组织做细菌的培养检查,或者显微镜检查,或者检查一种特殊的酶,做出诊断。非内视镜检查包括检查血中的抗体或尿中的抗体,大便抗原检查,尿素呼气试验。如果符合上述条件,检查出来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具体又该如何除菌呢?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或者患有胃MALT淋巴瘤的,推荐立刻药物除菌。早期胃癌经胃镜做了黏膜切除术(EMR)后的萎缩性胃炎,或者有胃息肉,如果可能,可以考虑药物除菌。至于功能性胃肠疾病和胃食道反流症,是否除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决定。有其余消化道以外的疾病,比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慢性荨麻疹、雷诺病、缺血性心肌病、偏头痛等的人,是否需要立刻吃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现在还在讨论阶段。小孩如果感染了怎么办呢?通常不建议孩子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查,除非有明显的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或没有症状但一级亲属有胃癌,建议做检查,如果阳性可以考虑进行治疗,通常建议5岁以上的孩子才适用。因为儿童即便根治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没有明显的症状,等成年再治也不迟。当然,任何具医院接受医生的诊断,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方案,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不能自作主张。3日本的治疗指南考虑到中国抗菌素不像外国管理那么严格,很容易自己买到,大致了解一下治疗方案也没有坏处,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日本消化病学会的临床指南。之所以是遵从日本消化病学会指南,而不是美国消化病学会的,是因为消化性溃疡,尤其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东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和中国,非常常见,因此日本的消化病治疗指南向来在全球独领风骚(由于存在抗生素耐药等问题,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仍以临床医生的意见为准——编者注)。具体用药标准是:初次除菌的,使用三药联合。第一种药是抑制胃酸分泌的抑酸药,常用兰索拉唑,或者奥美拉唑,或者雷贝拉唑。第二种药是阿莫西林。第三个药是克拉霉素。这三种药物联用,每日早晚饭后服用,连用7天(美国的消化病协会建议服药10-14天)。一周疗程结束后30医院复查,以判断除菌是否成功。但最近也有研究认为一个月的时候检查结果可能会出现假阴性,也就是结果是阴性,但其实不是,所以也有建议半年后再复查的。现在日本消化病学会的推荐是胃溃疡患者服药开始后8周,十二指肠溃疡服药后6周复查。有胃溃疡的人在一周除菌治疗后继续使用抑酸药8周,十二指肠溃疡则继续抑酸药6周。一个疗程(一周或10-14天)的除菌效果,根据日本消化病学会的数据,溃疡再发的只有3.02%,一年后胃溃疡再发率为2.3%,十二指肠溃疡再发率为1.6%,如果除开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或者非甾体类消炎药的人,胃溃疡再发率则只有1.9%,十二指肠溃疡再发率为1.5%。总之,都非常低。其他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一周除菌后,除菌成功的人,胃溃疡再发率为4%,不成功的人再发率就高达59%。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除菌成功的再发率为6%,不成功的为67%。所以无论日本还是他国,除菌成功后复发的比率都是很低的。虽然如此,一周初次药物治疗后,只有70%-90%的人成功除菌。这意味着还有10%-30%的人没能成功。对于这些人,建议二次除菌。二次除菌则需要变换药物。具体还是三药联用。前两种药物与第一次相同,抑酸药加上阿莫西林。第三种则换成甲硝唑。也是一日早晚饭后共两次,疗程一周。根据日本的数据,第二次疗程结束后,大约有高达90%的人除菌成功。那除菌过程中,会有哪些副作用呢?最常见的副作用有软便、腹泻(拉肚子)、口腔炎、味觉异常等,大约有10%的人会出现。如果症状很轻,则无需停药,继续完成一周的疗程。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比如高热、起皮疹、剧烈腹痛、便血等,则尽快就医,听从医生的决定。综合利弊,可以看出来,除菌不但可以很好地防止溃疡的再发,结束病人的痛苦,益处远大于可能的副作用,同时也使得过去建议的长期服药的维持治疗失去了意义,也就不再需要。因此,除菌既安全简单,效果又明显,对于符合以上除菌条件的人建议除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除菌中途停药,没有完成完全除菌,则很可能导致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以后的除菌变得困难。所以,一旦开始除菌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完成一周的疗程。虽然除菌成功的人再次出现溃疡的非常少,但是也不是%就不会复发。亚洲国家的报告显示,甚至会有大约10%的人出现新发生的反流性食道炎,或者原有症状加重的。另外,除菌后,也有少数人会出现肥胖、胆固醇升高、新的生活习惯病等等,虽然少见,但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年6月12日,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医院,给该院的医务人员讲述自己发现幽门螺杆菌的过程。

没有人相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胃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促发胃癌的风险因素,但长期以来,医学界都认为胃炎、胃溃疡是由于压力或辛辣食物造成的,没有人相信细菌能够在强酸性的胃液中生存。关于幽门螺杆菌,有一段动人的医学故事。因为胃液的强酸性,幽门螺杆菌很聪明地利用它的螺旋状结构,钻透胃粘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对中性的环境中而得以生存。正是因为胃液的强酸性,早期人们都认为没有细菌能在极酸的胃液中生存。一直以来,医学界都认为胃炎、胃溃疡是因为压力或者辛辣食物所造成的。直到年,德国的解剖学家发现了胃黏膜有螺旋样细菌存在,他们试图分离培养这种细菌,可惜没能体外培养成功,慢慢地就被人们淡忘了。年,意大利的比佐泽罗(GiulioBizzozero)博士也观察到胃粘膜表面有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存在,可惜,他没有更进一步研究它。年,波兰的加沃斯基(WaleryJaworski)从灌胃液中发现了螺旋状细菌,他称之为小皱弧菌。他猜测这个细菌可能是胃炎的致病因。这是世界第一个提出此学说的人。此说甚至被收进当时的胃病手册。遗憾的是,他是用波兰语发表的文章,没引起足够重视。然而到了年,美国的帕尔默(Palmer)博士检查了个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后,没有发现可靠证据显示这种细菌的存在。这篇文章发表在著名的《胃肠学》杂志上,否定了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病的假说。再一次见到幽门螺杆菌就已经是年了。这一年斯蒂尔(Steer)博士发表在临床病理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第一次用电子显微镜确凿无疑地观察到了胃黏膜中的这种螺旋状细菌的存在。4年后,澳大利亚42岁的病理学家罗宾·沃伦(RobinWarren)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这个细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他邀请当年只有30岁的年轻的澳大利亚内科医生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合作。沃伦给了马歇尔大约20个胃病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都有一种螺旋状细菌存在。其中有一位就是马歇尔的病人。这位病人之前抱怨胃部不适,常规检查却没有发现任何病变,所以马歇尔将这个女患者送到了精神科医生那里,给她抗抑郁剂治疗。当马歇尔看到这个报告后,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是不对的。他试着给其中一位80岁的老胃病患者抗菌素治疗。两周后,这个老病号欢喜地来告诉他,他再也没有感觉到胃痛了。马歇尔受到极大鼓舞,开始投入大量时间试图分离这个螺旋状细菌,打算体外培养以证实它的存在和致病可能。可惜,屡试无果。因为他们不知道,幽门螺杆菌跟其他的细菌都不一样。常规培养两天后,总是没有细菌生长。年的东圣节,他俩又再次尝试,将含有细菌培养液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就回家度假了。也许是节日的气氛过于热烈,或者是他们本不抱希望。欢快的节日让他们忘了实验室中还有细菌在培养。5天后的周二,马歇尔接到实验室助手兴奋的电话,要他速来实验室。细菌培养成功了。培养成功的马歇尔和沃伦欣喜异常,开始到处参加学术会议介绍他们的新发现,试图告诉医学界胃溃疡甚至胃癌可能是这种细菌引起的,根治细菌是治疗胃炎、胃溃疡的有效手段。马歇尔去了皇家澳大利亚医师协会年会,发表他们的这一重大发现。然而,遭到的却是大多数医生的嗤之以鼻,被认为太荒谬了。那时的医生普遍认为胃病是压力或者辛辣引起的。没有人相信胃病会是细菌造成的。他们没有气馁,给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写信阐述他们的观点。可惜,换来的还是无视。然而,临床上观察到越来越多的病例,让他们深信自己的结论。他们有心研究下去,却苦于没有研究经费。马歇尔开始到处写信求助。但这一撼动传统药物公司治疗方式的提议遭到了大多数药物公司的无视或者嘲笑。最终,他俩得到了一家小药物公司赞助,开始做一些小型的临床试验。用抗菌素治疗后的疗效显著,比起之前的单纯抑酸剂效果好很多。年,马歇尔拿着他的结果来到布鲁塞尔的国际微生物学会发表。参会的微生物学家们被这一石破天惊的研究结果震撼了。回来后,他俩再次给《柳叶刀》写了一篇完整的论文,但再次被拒稿。在这之后,尽管苦闷的马歇尔到处参加学术会议,演讲自己的发现和观点。然而,抑酸剂当时是一个30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他所到之处,满是嘲讽和拒绝。他于是试图在动物身上再现感染造成的胃炎模型。可惜,又是屡试屡败。年,马歇尔和沃伦终于在《柳叶刀》发表了那篇石破天惊的论文“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部发现的不明弯曲杆菌”。同年,马歇尔又一次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幽门螺杆菌学说。午餐时间,他听到周围一群各国消化科医生的嘲笑讽刺,说有一个澳大利亚医生荒谬地认为有细菌可以在胃液中存活且导致胃溃疡,真可笑。马歇尔一怒之下,回到澳洲,拿起一大杯含大量幽螺菌的培养液就喝。几天后,他开始腹痛呕吐。5天后,他清晨被痛醒。10天后,病理检查证实了胃炎和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存在。他此时才告诉被吓坏了的妻子,他在自己身上做了实验。年,他俩将这一勇敢行为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不可思议的是,这次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篇文章沉默了近10年。在这沉默的十年间,马歇尔于年移民到了美国。美国媒体如《读者文摘》,开始以“豚鼠医生用自己做实验,治愈了溃疡”为题目做报道。马歇尔的知名度开始上升,受到越来越多的







































白癜风能否治愈
口碑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jp/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