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8675.html

在國外,華人、韓國人、印度人隨處可見,可似乎卻很少看到日本人的身影。日本人彷彿對出國並不感冒,還有統計說年輕人對留學和國外移居興趣低迷,對出國沒興趣。這貌似很好理解,日本是發達國家,比外國好太多,日本人何必出國?但事實上,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日本人並非不愛出國。日本人移民海外的傳統由來已久,形成一個貌似沉默低調,實則數量龐大的海外日本人群體,簡稱日係人Nikkei,全球萬,相比日本本土人口,這個比例與華人相差無幾。其移居目的地也十分出乎意料,並非傳統移民國家。

港口諸多的島國出海移民由來已久圖為描繪日本人出海的浮世繪《東海道金穀不二》繪者葛飾北齋

不可思議的日本人移居地

海外日係人全球分佈圖主要在南美、北美、太平洋島嶼?jadesas.or.jp▽南米/中米

研究日係人後,得到一個匪夷所思的數據,半數海外日本人的母語是葡萄牙語或西班牙語,分佈在南美的巴西、秘魯、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哥倫比亞和智利。

海外日本人最多的國家,不是美國,是巴西。

年里約奧運會和年東京奧運會都被媒體認為對日本國家隊有主場優勢,巴西可謂日本人的第二故鄉,巴西聖保羅是海外最大日本人城市。

南美這片遙遠土地曾是日本最大移民目的地,這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高度發達的日本國民為何要去拉美?

與當年中國因國力弱小而“賣豬仔”到海外謀生的狀況相似。明治維新後,日本農村破產農民前往南美的咖啡種植園作勞工。年,首批日本人從神戶出發,多年來形成了至今萬日裔巴西人。他們曾被巴西政府視作廉價勞動力,歷史上發生過數次排擠歧視,南美日本人見證了日本曾經國力衰弱的歷史。

日本今天的很多文化都得益於日裔巴西人的貢獻,日本足球界一些著名球員和評論家就是巴西日本人,如田中鬥莉王、賽吉歐?越後。巴西豐富的BossaNova音樂被巴西日裔帶回,代表歌手小野麗莎。亞洲會講葡語的人才日本最多。

球王貝利的妻子瑪爾西雅是巴西日本人▽

秘魯擁有全球第五大日係人人口,日本人甚至榮陞該國總統。年起擔任秘魯總統的阿爾韋托?藤森擁有日本和秘魯雙國籍,年因政治問題逃亡日本,日本政府以其擁有日本國籍為由拒絕向秘魯政府引渡。

阿爾韋托·藤森(日文名:片岡謙也)▽

太平洋島

夏威夷是日本人出國旅行的熱門選擇,其一直是夏威夷的主要遊客來源,有報導稱“這些在夏威夷的日本遊客,有超過62%是回訪者”。加之本就有許多日本人在此生活,來了也不會有出國的陌生感。

夏威夷日本人也叫ケパニ(Kepani),他們江戶時代就從日本跨海而來,如今這裡的日僑人口僅次於白人,是夏威夷第二大族群。夏威夷日美混血也因出眾的外貌活躍在日本模特界。

日本名模長谷川潤是夏威夷日本人▽

東亞/東南亞

二戰時日本推行大東亞共榮圈,日本百姓受政府蠱惑去亞洲移民。中國擁有全球第四大日僑群體,源於偽滿時期來東北拓荒的日本移民,戰後被遣返,部分人留在中國。台灣島由於歷史和戰爭原因有許多日本人,台灣光復後被強制遣返。與之相似,朝鮮半島也遺留了日僑後代。

電影《太平輪》中金城武與長澤雅美飾演的情侶就是台灣日據時代的日本移民圖為《太平輪》劇照▽

還有一個驚奇的現實是,菲律賓居然是日僑第三多的國家,僅次巴西和美國。

菲律賓日裔始於12世紀的日本外貿商人,二戰期間菲律賓被日本佔領,遺留了很多日本人,20世紀80-90年代,日本商社海外擴張後外派社員來到菲律賓形成又一波移民潮,菲律賓至今有25.5萬日本人。

印尼是除菲律賓外,東南亞最大日本人聚居地,最傳奇的要數印尼前第一夫人、蘇加諾總統妻子黛薇夫人,也被稱作“印尼的傑圭琳”,本名根本七保子,經日本間諜介紹嫁給蘇加諾,印尼九三零事件後逃亡法國,年回日本定居。

印尼總統蘇加諾與日本人妻子、黛薇夫人▽

移居“非主流國家”的日本人▼

近年日本人出國意願低下,特別是年輕人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衰減,日本社會認為這是“平成廢宅”一代不思進取、不願冒險的表現。

選擇出國定居的日本人的出國偏好也有意思,如果說中國人嚮往移居發達國家,那麼日本人選擇的移居地就是“非主流國家”,甚至很多是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奇奇怪怪的國家”:

非洲馬拉維、萊索托、布基納法索、加納,太平洋的帕勞、所羅門群島,南美多米尼加共和國、危地馬拉、玻利維亞,以及老撾、緬甸、蒙古國,當然還有中國的大理。

這種謎之選擇也是匪夷所思。日本綜藝節目《發現世界各個角落的日本人》就曾連續探訪了居住在世界各種“犄角旮旯”國家的日本人。

明星中山美穗在節目中探索了阿根廷、巴拿馬的日本人聚居區▽

選擇移居“非主流國家”的日本人也是各具特色。一對退休夫婦移居西班牙巴塞羅那,丈夫曾是朝日新聞記者,他們花光存款和退休金用來移居西班牙並開了家日本料理店。

日本年輕人也有願意出國生活的,而且願意去柬埔寨這種“窮國”,一對30歲上下的年輕夫婦就移居柬埔寨暹粒,丈夫作美髮師,妻子作芳療師,同時開民宿。

在遙遠的非洲原始部落裡,同樣也有日本人,他們希望過上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已經移居海外很久的日係人卻回到母國。南美日係人上世紀80年代成規模返回日本,當時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急需勞動力,南美經濟衰退,日係人順勢回國去各大工廠,做本土人不願做的低薪危險工種。

如今日本境內回流的巴西日本人有30萬,多數在工廠作工人。政府以為巴西日本人和當地人可以很快融合,但本土人卻並不把這些巴西日本人視為真正的日本人,只當外國人看待,巴西日裔子女入學日本學校後很難融入集體,本土人與回流人口出現了身份代溝,成了新社會問題。

日本人的謎之選擇,為何移居國外?▼

日本作為高度發達經濟體,為何還有人選擇出國?其實表面發達的日本社會存在很多問題,促使人們離開:

日本工作高強度壓力大,想過輕鬆自由生活只能移居國外。

日本服務業發達,輸出力強勁,日本理髮師、理療師等職業在國外很有市場,甚至價格翻倍,而在國內這些行業已經飽和,找不到工作。

日本工作高強度壓力大,想過輕鬆自由生活只能移居國外。

當然,日本人身份也有優勢,日本護照含金量高,免簽多個國家,出國特別方便,日本在國外口碑好,在國內生活壓抑,出國後日本人在國外卻很受尊重。

與我同齡的半澤桑,來自橫濱。從日本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在法國、美國做過交換生,研究生在加拿大就讀,而後在加拿大、新加坡、柬埔寨、泰國到處漂泊工作,從未回去日本,她說日本是養老的地方,理由是:

不是日本頂尖名校畢業,不是應屆生,進入大企業和國家政府部門希望渺茫。日本大公司有隻招聘本國名校應屆畢業生的傳統。(與我國國企和公務員類似)

日本勞動力市場飽和,年輕人很難找工作,終身僱傭制廢除,到處都是臨時工,加班文化盛行,年輕人吃不消。

日本對女性勞動者不友好,女性一旦結婚就要放棄工作回家作全職主婦,職場對女性的歧視和天花板很明顯,職業發展機會不多。

所以,受過高等教育又習慣自由平等文化的半澤桑已經不能適應日本,為了不屈服於生活而選擇出國。

日本大公司招聘競爭激烈圖為日劇《半澤直樹》中大銀行招聘的場景▽

日劇《我,準時下班》講述日本年輕人就業▽

人類歷史就是移民的歷史。欠發達國家人口向發達國家移動是主流,秉持“人往高處走”的本能。可像日本這樣的後現代國家也存在自己的“富貴病”,當物質需求得到滿足,人類更加追求精神需求和自我實現。

身處不同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也會影響一個人與世界相處的方式,日本人大概秉持了一種不同於我們傳統中的世界觀,提供了一種看待世界的新視角,對與世界相處的你我,未嘗不是一種啟迪。

日本的生存壓力大還是在中國壓力大?

我們常常聽中國朋友說,哎呀,日本人這壓力好大呀,你看上班走路都跟跑步似的。但是,從中國回來的日本人卻對我說,你們中國人活得好累,什麼車奴、房奴,日本從沒聽說過的詞,在中國都成了流行語。於是,我們想到一個問題: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是中國人的壓力大,還是日本的壓力大?

人的壓力,主要來自哪幾個方面?我想,根據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首先應該是讀書的壓力,第二,是找工作壓力,第三是工作以後的壓力,第四,應該是戀愛結婚的壓力。

日本每年也有高考,日本高考的情景,就沒有像中國那樣激烈,原因在於日本高考可以考兩次,一次是“全國統一考試”,還有一次是報考的大學的“學校單獨考試”,日本高考還有一個人性化的地方,那就是,你遲到的話,也可以進考場。如果因為下大雪列車停駛,那麼眾多學生第二天再組織補考。

也許因為日本人家庭獨身子女少,所以父母親並沒有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一個孩子身上,因此也沒有給孩子更多的學習壓力。而且日本從小施行的是興趣教育,而不是中國式的競爭教育。

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沒有小紅花競爭,到中學都不公佈班裡同學的考試成績排名。日本每一年都有小學生理想調查,這麼多年來,小女孩們長大以後的夢想,第一始終是“要做花店的賣花姑娘”,第二也始終是“要做蛋糕店裡的售貨員”。

所以,日本的中學特別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教育,什麼家政、縫紉、空手道、棒球、繪畫等各種興趣班全部開設,這樣一來的話,學生他的興趣就十分的廣泛,在許多的地方城市裡,高中女生最喜歡報考的專業是護士,男生報考機械專業。並不是大家非得要考上東京大學不可。

第二,從就業的角度來講,日本的年輕人一般從大二開始,就可以去找工作,日本對於大學生找工作,有一個特別的程序,叫“內定”。

也就是說,你在大四的時候,公司就已經發通知給你,告訴你畢業之後可以到我們公司上班。雖然日本和中國一樣,就業是大學生們最大的壓力,但是,因為就業活動的時間長,所以機會也多。

從日本政府公佈的統計數據來看,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已經高達96%,也就是說大學生畢業以後,基本上都找到了工作。那麼,還有4%的人幹嘛去了你?其中有2個人考研,2個人在家呆著。

日本還有一個的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日本人重視你畢業於什麼學校,卻不怎麼在乎你的學歷。如果你告訴他“我是東京大學畢業的”,那日本人會說“すごいね、你真了不起”。

如果你告訴他“我是博士畢業”那日本人會說:“そうですか,よく頑張ったね。是嗎,你真努力”。所以,日本社會大量使用的是大學畢業生,而不是研究生。在政府機關里,根本就找不到博士生公務員,因為在日本人的意識中,博士畢業是去搞研究和去大學里當教授的,不是用於在政府機關里當事務員的,所以,在日本是找不到“博士市長”、“博士書記”,因為學歷跟你工作能力沒有直接的關係。

日本年輕人的生存壓力到底有多大?

在日本公司的宣傳冊上,也沒有“本公司擁有多少名碩士以上學歷的科技人才”的表述,對於許多大公司來說,除了研究所需要一些高學歷的研究人員之外,更多的是需要能幹活的技術工人,所以在日本,高學歷的人反而很難找到工作,這樣,考研讀研的人自然就少了。

許多人把日本人稱作是“工作蟲”,你在東京,可以看到許多人趕地鐵或者去公司,都是一路小跑,為的是上班不遲到。日本有一個規矩,如果你是8點鐘上班,至少要提前15分鐘到公司,為啥要提前15分鐘?因為你要換衣服、擦桌子,啟動電腦,做各種開始工作時的各種準備,也就是說,8點鐘是你開始工作的時間,不是你跨進公司打卡的時間。

日本人在工作時的壓力確實挺大,日本的工廠很少實行計件製,但是,你得不停地工作,除了偶爾上一次洗手間之外,不可以抽煙,不可以交頭接耳,不可以帶手機,就是要埋頭苦幹。

下班之後,日本人大多會再加班半個到1個小時,幹什麼呢?整理內務。譬如說,工廠裡要擦洗機器,要掃地。如果是白領的話,那要把一天的郵件回复整理好,把今天的工作寫好總結,明天要幹的事也一一記下,最後還不能忘一件事:把自己的辦公桌整好,把垃圾倒掉。所以,一天工作下來,體力和精神都很緊張。但是,有一點好,下了班之後,就是你的自由,愛幹什麼就乾什麼?市長下班後去泡酒吧,也沒人管你。

那麼,日本年輕人的結婚壓力到底有多大?我覺得,要比中國年輕人來的小。無論是在中國也好日本也好,其實做父母親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早一點成家立業,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日本父母親也是一樣,但是日本總體來講呢,日本的父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並沒有像中國那樣早早地給子女做出了一個人生規劃。

從考大學到找工作到找對像到養孩子,一路相隨,天下父母像中國那樣愛孩子的,比較少,這是中國家庭的美德。但是也因為太愛孩子,或者對於孩子寄於太多的期望,自然也會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包括找對象和找對象的條件設定。

中國有一個說法,說中國的房地產都是丈母娘炒起來的。因為男方准備一套新房,幾乎是中國最基本的結婚條件。沒車沒房,即使是博士畢業,也會成為結婚難民。而日本的丈母娘,對於女婿是不會提出“有房有車”的要求,對於女婿的最基本的一項結婚條件,就是必須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樣可以保證女兒成家後不會受苦。

東京大學生生活協會做過這樣一個調查,東京年輕人結婚,有多少人是租房子結婚?結果顯示,有85%是租房子結婚,還有15%是與父母同住,或者住在公司的宿舍裡。自己買房的只有1%。這說明,在日本租房子結婚是很正常的,買房子結婚才是不正常。因為除了拿父母親的錢給自己享受之外,你沒有資本在年輕的時候,可以擁有一切。

現在日本年輕人辦婚禮是越來越趨於簡單,在東京委託五星級酒店辦一場婚禮,一般也只花費10萬元人民幣。許多年輕人更多地選擇“簡婚”,這種簡單的婚禮,就是花費大約1萬元人民幣,穿上很漂亮的婚禮服,到五星級酒店的婚禮大廳舉行一個教會式的結婚儀式。結婚儀式之後,親戚朋友們就跑到外面的餐廳一起吃個飯,不收紅包,實行AA制。

所以總體來講,中國年輕人的最大壓力來自生活的壓力,結婚、買房子還貸,買車還要名牌的,有了孩子開始為能夠上名校,考出全班第一名犧牲腦細胞。

日本的年輕人,最大的壓力來自於工作,必須認真幹,而且還要幹得比人家好。但是生活上的壓力比較小,不是非得結婚不可,不是非得有房有車,而且同事之間朋友之間沒有攀比。

人活著都不容易,要活得比別人好,更不容易。所以,人的心態很重要,生活除了物質財富之外,還有一樣東西,叫“精神財富”。所以,要減少自己的壓力,就要控制自己的慾望,平衡自己的心態,不要看著別人的臉活著,要為自己的快樂過好每一天。

文章来源:环行星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ms/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