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和大家聊一聊KOL。

什么是KOL?

KOL是指关键意见领袖(KeyOpinionLeader,简称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在自媒体时代,KOL就是以自媒体为媒介,介绍产品体验的人。

过去,大家都是通过对传统广告获得对一个产品的认知。而如今的购买者会在购买前搜索相关的视频或者图文讲解,从而决定要买哪个牌子的。

回忆传统广告和今天的KOL自媒体,你发现有什么区别?

相比于KOL的自媒体,传统广告似乎更多是对于品牌的讲解,对于产品的优势介绍较为笼统,对于使用体验的讲解也是比较概括。

例如优乐美的广告,自称卖出去的杯子可以绕地球两圈半,但是这对于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来说,这和自己会不会喜欢这个品牌有什么关系呢?

假设换做一个KOL来讲解优乐美,大概会评价有多少糖分(利益点)、和别的品牌相比口味上有什么区别(对比)、什么时候泡一杯最惬意(使用场景)、推荐给什么人(安利),等等。

又例如汽车广告,传统广告都是一辆慢悠悠的汽车穿过隧道、大桥,然后停在豪宅里,亦或者镜头给到汽车后排酣睡的孩子。

但是换做一个汽车自媒体,就会沉浸式的体验汽车的乘坐感受、驾驶感受了。

总结一下,KOL自媒体相比于传统广告,具有以下的优势:

1、站在用户角度说话

2、更详尽地讲解利益点

3、更真实的使用体验

4、精准安利给特定人群

外贸怎么寻找合适的KOL呢?

只需要KOL满足三个条件:1专业、2真实、3有亲和力。

“专业”是对产品的成分、类别、相同竞品的优劣能够清晰的讲解,让用户能够信服。

“真实”是需要KOL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帮最适合这个产品的用户挑选,可以说一说这类目标用户不重视的缺点,让观众们感知不到这是一条“恰饭”视频。(z时代的消费者对于是否是恰饭博主非常在意的!)

“有亲和力”同样也是让用户感受到KOL和消费者是一个阵营的。

如何分配KOL营销费用?

一般KOL的营销费用是和KOL的粉丝数量或者平均浏览量(活跃观众数量)有关的。于是,有人觉得是不是找报价越贵的KOL,营销效果越好呢?

答案是非也。毕竟预算是有限的,鸡蛋也不应该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采用找多个“中小KOL”的策略。

根据问卷调查,青年群体中,更多人认为粉丝数量没有那么多的博主更值得相信。所以采用找多个“中小KOL”的策略还兼顾了产品测评的真实性。

本期分享就到这,如何让国货融入当地文化是一个值得继续深入思考的问题,期待读者给出更好的经验和意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qz/1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