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m.39.net/pf/a_4629688.html

1.

一个人需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被称作男子汉?

年,摇滚歌手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他获奖的是一首歌《blowinginthewind》

歌里第一句,一个人需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被称作男子汉?

在握住格瓦拉的手时,鲍勃·迪伦应该能够知道答案。

年,出身于阿根廷豪门,正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医学的格瓦拉决定踏上旅途,他要骑着一国内二手的摩托车,沿着墨黑色的安第斯山脉走遍南美洲。

这次旅行,不仅仅将一个男孩变成了男子汉。他写道: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

那么,在旅途中,他看到了什么?是什么让这个富裕家庭的大学生感觉重新活了一次?

是安第斯山脉雄壮的山脊?是河流之王亚马逊河的浑浊与清流?是潘帕斯草原狂奔的野马?

不是,都不是,不是他乡的风景,不是别样的生活,不是更湿的风或更烈的酒,或雪茄上闪耀的火星与烟雾。

是黑暗,是泪水,是无处医治的疾病、是触目惊心的贫穷,是南美大地处处可见的丑恶与不公。

他钻进一个管道准备过夜,发现里面早有一位流浪者。流浪者听完他的旅行计划,摇摇头:您就这样毫无用处的浪费你的一身力气吗?

在荒原的夜色中,他倾听工人的诉说,无法医治的工伤,无法安置的身体。

在狭窄漏风的小屋里,昏黄的灯光下,他看到冻僵的夫妇蜷缩在一起,他把自己随身的被子给他们盖上,然后跟同伴挤在了另一床被子里。

在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矿前,一处寂静的墓地,埋葬着一万余死难矿工。当询问死者的家属能得到什么补偿时,工头无所谓的耸耸肩。

这是美国人的铜矿。

格瓦拉写道:智利人首先应该做的,是摆脱背后那个不怎么可爱的美国佬朋友。

在马丘皮克的废墟里,他听到讲解,如果要看这座古城所有的珍贵文物,必须要到千里之外的美国博物馆。

在亚马逊河边的送别会上,一位右手没有指头的人,用手上绑着的木棍拔动手风琴,为他歌唱的是一个瞎子。

贫穷、饥饿、寒冷、烈日、不公、冷漠锻打着这位旅途的浪人。

当他再次回到阿根延的土地,他在日记中写下:如果未来有一天,一种强大的主导精神把人类切成两个对立的阵营,我将站在人民一边。

“切,跟我去古巴吧,我们一起战斗,去站在人民一边!”

有一个人躺在墨西哥城一间小屋的沙发里,点着粗糙的雪茄跟他说。

这个人是被格瓦拉称为永远领袖的卡斯特罗。

2.

卡斯特罗,古巴庄园主的儿子,哈瓦那大学法学院的高材生,不成功的律师,大名鼎鼎的政治运动家,被释放的武装革命者,此刻,正在墨西哥招兵买马,准备杀回古巴,推翻让他的议员梦破碎的古巴独裁者巴蒂斯塔。

他跟格瓦拉的相遇大概相当于列宁和托洛茨基的相逢。

此刻的格瓦拉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旅行者,而不是革命者。他刚从危地马拉来到墨西哥。

在美国的操纵下,危地马拉政府被颠覆,新政权四处捕捉格瓦拉这样的政治异见者。这给了格瓦拉另一个痛恨美国的理由。

在危地马拉,他认识了希尔达,一个有中国血统的秘鲁妇女,两人很快成为朋友,这使那些漂亮的姑娘困惑不已。因为希尔达既不漂亮又不年轻。而格瓦拉长着一张吸引异性的脸。但这并不妨碍两人成为情人,并生下一个女儿。

除了从希尔达这里得到关怀,格瓦拉还得到了更多的知识。希尔达是一位地下工作者,她把大量的书籍带给格瓦拉,其中包括毛主席的游击战理论。这让格瓦拉跟卡斯特罗在后面发展出了一道独特的革命理论,游击革命论。

现在,因为美国的介入,格瓦拉不得不离开希尔达,来到墨西哥城。

在墨西哥城的街头,他表现得像一个地道的旅行者,把不同的面孔拉到他的照相机前,借此充实他的相册。

他在街头拉住了一个古巴面孔。这个人是卡斯特罗的弟弟劳尔。日后劳尔因为担任古巴总司令而被称为古巴的掌头,卡斯特罗被称为领袖,而格瓦拉被称为古巴革命的大脑。

听到劳尔说他跟大哥正在策划革命,格瓦拉马上决定前面见一见卡斯特罗。

在那个拥挤充满烟味的房间,格瓦拉见到了身材高大如同雕塑一样的卡斯特罗。他是以一个粉丝的心态面对这位早已经声名显赫的革命大哥大,毕竟卡斯特罗已经组织过武装革命,发表过世界闻名的: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在那个房间,卡斯特罗用他独特的魅力跟热情感染了格瓦拉。数个小时的长谈后,太阳升起,格瓦拉已经决定成为这个古巴人最忠诚的同志。

“切,跟我到古巴去,打倒那里的一切不公,寻求最终的正义。”

卡斯特罗背靠沙发,翘着长腿,手上的雪茄火星闪烁。

3.

年11月24日深夜,墨西哥湾细雨绵绵,海水冰冷刺骨。一艘名为“格拉玛”号的旧游艇蹒跚驶入海湾,出发前向古巴。

游艇核载12人,但这一次显然超载了,上面坐满了人还有各式武器,其中不乏重武器。

这是少校卡斯特罗跟他的81名战友,其中就有格瓦拉。

他们原本计划五天抵达卡斯特罗的家乡奥连特省,但超载、墨西哥湾的风浪以及低劣的航海技术让他们迟到了两天。一登岸就被政府军的直升机发现。

闻讯赶来的政府军跟这八十一激烈交火。等从甘蔗林里脱围而出,八十二人只剩了下十二人。这正是“格拉玛”的核载数量。

而格瓦拉在这次交火中,完成了人生另一次重大的转变。

他放下了手上的救治箱。

卡斯特罗拉他入伙,并不是看中了格瓦拉丰富的旅行知识,或者是他健硕的身体,而是格瓦拉那马马虎虎的医术。

人被重视的,往往不是你的精神,而是你的技能。当年孙中山先生远赴世界各地,开始其革命众筹,亲友不急着入股,却纷纷找他看病。有一年在新加坡,一位中兴报记者因为跟一位广东的妓女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引发口疾(不要问我为什么是口疾,我也是个孩子)。请孙中山出手,孙中山一看便得出病因(更不要问我为什么孙中山先生一看就知道,我爱国父。),手开一方,药到病除。

事实上,在后面的非洲大陆,格瓦拉同志引领世界革命火种时,当地的自由战士还是把他当一个医生,请他医治的,好巧,也多半是性病。

不过,那一刻,格瓦拉丢下了手中的医药箱,拿起了身边的枪。

医者格瓦拉,旅行者格瓦拉,正式成为战士格瓦拉。

4.

卡斯特罗应该庆幸格瓦拉扔掉了那个多余的医药箱,因为他马上知道,战士的格瓦拉对他的团队更为重要。在随后的交战中,格瓦拉脱颖而出。

实在是人选不多。卡斯特罗是个律师、他的兄弟劳尔后面人称拳头,其实是一毕业就革命的创业青年,其他都是类似的学生。压根就没有什么军事技能。

这一下,就把格瓦拉突显出来了,毕竟格瓦拉可是看过毛主席有关游击战的著作。

于是,数仗下来,卡斯特罗发现自己招募的这个军医是个不可多得的游击天才,马上把自己的上校军衔交给格瓦拉,不要少瞧少校这个级别。因为在不久后开启的古巴新时代里,这将是最高级别的军衔。

此后,两人的分工基本确定下来,卡斯特罗能说会道,主要抓宣传,比如把《纽约时报》的记者叫到根据地进行采访。军事这一块基本交由格瓦拉负责。

格瓦拉也证明他确实有点军事才能,说有点,是因为他的胜利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战术导致的,多半还是对手太无能。古巴的政府军当时几乎接近瓦解。

不断的胜利依然给了格瓦拉一种错觉,使他过于相信自己的军事才能,甚至在后面,要把他的军事经验推广到广阔的亚非拉受压迫的群众当中,结果无一不遭到失败。

真正能够全球范围输出军事技能,并放之四海皆准的游击大师当然是中共的军事理论,到朝鲜,就让朝鲜成为了军事强国。陈赓到越南指点了一下,越南就敢称游击战之王,军事世界第三了。坦桑尼亚现在还有一支非洲解放军,人称非洲强师,变强的原因大家都懂的。

而格瓦拉毕竟是二道师傅了。

不过,这个技术水平在古巴来说足够用了。

登陆古巴的两年后,他们就取得了胜利。

5.

卡斯特罗团队的胜利常常被西方认为是撞大运,捡到宝。从过程来看,确实如此。因为不是他们击败了政府军。而是一个老套的故事上演了。因为美国投资人宣布撤资,黑心老板巴蒂斯塔跑路,带没带小姨子不知道,但确实带走了三亿的美金。

不过,能撑到最后,而且成为最有影响力,巴蒂斯塔一跑路,就众望所归成为所有古巴人认可的创业团队,卡斯特罗的胜利也是可圈可点的,具体的内容昨天已经写过了。

在古巴人的欢呼声中,卡斯特罗跟格瓦拉并肩走进了首都哈瓦那。

对于斗争,他们信心十足,准备充分,但对于胜利之后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个团伙并没有太多的准备。

格瓦拉,这个早年就受共产主义影响的旅行者希望新成立的国家能够朝苏联的方向前进。而卡斯特罗却另有打算。

当格瓦拉在跟苏联接触时,卡斯特罗决定赴美访问。

这是两位亲密战友的第一次大分歧。

结果是格瓦拉胜出。

跟所有古巴人一样,向往美国式生活的卡斯特罗在美国碰了一鼻子的灰。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这个家后院的新政权并不感兴趣,连见都没有见一面,副总统尼克松倒是出来见了一下。但相对卡斯特罗对新古巴建设的涛涛不绝不同。尼克松有些心不在焉。甚至有些懵逼相。

美国为什么拿冷屁股对着热脸的卡斯特罗?

原因很简单,他们看不懂卡斯特罗,不但美国人看不懂,那些三年来支持卡斯特罗的投资人也看不懂卡斯特罗。

一直宣称要回到年宪法(被认为是有资产阶级进步性质的宪法),要求选举、公正、民主的卡斯特罗迟迟不肯举行选举,而且利用辞职逼走了美国人看好的总统。

不搞选举,平均年龄不到三十的卡斯特罗团队要怎么治理新的国家?

格瓦拉冷静的观察着哈瓦那的街头,他得出了一个答案。

靠不断的节日治理国家。

6.

靠节日治理国家像是一个天方夜谭,但在南美洲,却是一条有特色的可行的道路,大家都知道巴西腐败情况很严重,但巴西同胞情绪普通很稳定。为什么?节日多啊。没事来点狂欢节,天生乐观奔放的南美洲人只要能够快乐,只要能够跳舞,就可以忘记一切。这跟我们的邻国朝鲜完全不同,朝鲜只要把群众聚集在一起,鼓掌然后一起哭就可以忘记一切。

而这个方法,也是有理论支撑的。

伟大的列宁同志说过:革命是群众的盛大节日。

革命就是节日,节日就是革命!

当苏联人来到古巴,看到连续不断的节日时,古巴人会告诉他:古巴的革命就是欢乐的革命、喜庆的革命。

古巴现在有解放日、独立日(脱离美国)、起义日、独立战争日(脱离西班牙)、戈巴拉祭日。当然还有一大批的传统节日,比如从七月开始到八月结束的狂欢节,以及各种事件的纪念日。以后,会加上纪念格瓦牺牲的日子。

在重大的日子里,卡斯特罗用其独特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向群众讲话,用扩音器跟群众的欢呼声进行交流,从而完成了古巴式的民主,这种简单便捷的方式使议会跟选举显得复杂多余。而经过多次的聚会,古巴的宣传人也会发现,农村来的人通常更热情,呼声更响,所以每次聚会时,他们会专门派人从农村接人到哈瓦那来参加广场式的民主互动。

目睹了这一切的格瓦拉对卡特斯罗有一种崇拜的仰视。他说:卡斯特罗和群众之间的这种呼应和激荡,就像一场完美的交响乐。

但是,光靠广场的呼应是无法具体管理国家的,不然,最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就是跳小苹果的广场舞大妈了。

最紧迫的问题,今天的美国人对他们爱理不理,如何让他们以后高攀不起?

卡斯特罗终于做出了让格瓦拉赞同的决定,同苏联接触。

而另一个事件则彻底把古巴推向了苏联。

这个事情,当然也是美国干的。

7.

年,美国中情局帮助一群逃到美国的巴西人发动逆袭,登陆古巴西南海岸猪湾。原以为可以轻松复制成功,结果被卡斯特罗跟格瓦拉啪啪打捡,彻底击垮,打死一批,活着的一批,以一个人换一台拖拉机的价格还给了美国。继续祸害迈阿密人民去了。

点这里阅读:一群猪帮助卡斯特罗登上神坛

具体过程相当离奇,剧本也不敢这么写,过程证明中情局就是一群猪一样的队友。详细的内容前天写了。

卡斯特罗虽然取得完胜,但他却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在广场喊麦更带感了,但心里却是哇凉哇凉的。得罪了一百海里外的美国,这个事情搞大了。怎么挡住美国?

只好请苏联人进场了。

格瓦拉亲赴莫斯科,见到了另一位庄园主的儿子,BIG毛,是音译的BIG毛,InternationalBigMouse,国际大嘴巴的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大腿一拍,好嘛,对付美国我有心得,我们弄点刺猬(原子弹)到美国佬的裤衩里试试。

赫鲁晓夫为什么这么热心,一来就要下血本?这也是老赫没办法,因为上台之后,一时冲动垮了斯大林的霸。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搞得自己的国际声望急剧下降,一群小伙伴情绪很不稳定,比如波兰。最后还是请周恩来同志出马帮忙。又要请毛主席站台。不过,后面中苏感情破裂。失去了中国,苏联共产主义绝对老大哥的位子已经不保。也就是出现了毛主席老人家常说的东风压倒西风的事情了。

那只有在拉丁美州再树一面大旗了。

于是,装着核弹头的货船出发了。不出意外,很快就被美国发现了。

想不发现也挺难的,古巴的导弹架都提前架起来了。这个不长大树,只长甘蔗的小岛根本没办法隐藏一具发射架。美国人再一联想苏联跟古巴最近挤眉弄眼,就是傻子也明白古巴想干什么了。

刚上台的肯尼迪也是血气方刚,航母出动,潜艇逼近,直接把墨西哥湾给封锁了,摆出一付要跟苏联打核大弹,大家一起完蛋的架式。

关键时刻,赫鲁晓夫,这个在联合国拍皮鞋的大佬认怂了(一向粗枝大叶的卡斯特罗目睹这一幕,也觉得无法理解。)打开舱门让美国检查。

本来就是想挣个面子,你要拼命,赫鲁晓夫可不敢陪着下注。

8.

消息传到哈瓦那,卡斯特罗气得把镜子给砸了。

我架子都支起来了,你把蛋蛋给撤了!

事实证明,卡斯特罗还是冲动了,赫鲁晓夫还是国际老好人,这个人有点狂,有点不靠谱,比如到英国访问,突然来一句,三个核弹就能消灭英国的话,又比如吓唬美国,苏联正在用造香肠的技术造导弹,吓得美国赶紧扩产,力争跟上以造香肠的速度造导弹。但赫鲁晓夫办事还是有手尾的。

他没跟古巴打招呼(毕竟也用不着,在苏联眼里,古巴就是一群闹着玩的学生),就跟美国签了协议,但条款之一就是美国以后不能干涉古巴事务。

赫鲁晓夫安慰卡斯特罗,小卡同志,放心吧,我看肯尼迪这么年轻,胆子又大,肯定能连任成功。至少六年你不用担心了。

赫鲁晓夫话音刚落,肯尼迪就在德州被一颗来历不明的子弹射杀。这个事情以及跟川普的关系,脑洞老师大前天说过了。

不过,卡斯特罗还是接受了这个解释,半年后,又亲自访问莫斯科,逛了一圈,马上就被苏联圈了粉,表示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基辅比纽约还要先进!

这是他跟格瓦拉第二个分歧。也是最严重并可能导致格瓦拉出走的分歧。

9.

格瓦拉虽然极力建议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但他对苏联却很不感冒,认为苏联已经官僚化,物质化。

而卡斯特罗恰好相反。

这原本是两个人的性格差异。

格瓦拉是一个极标准的革命清教徒,他不拿高工资,坚持下田劳动,不住高档住宅,不动用政府资源私用,办公室不开空调,患有哮喘的他要是热坏了,光着上身躺在地板凉快。在配偶问题上,也保持着相当高的纯洁性。虽然因为外表英俊,吸引了很多女性的目光。碰到了各种撩,但格瓦拉依然不为所用。

随便举两个例子。有一天,他出席会议忘了戴表,部下将自己的金链表借给他。还回来时,表链变成了皮带,上面有个小纸条:感谢你对国家银行的捐赠……

还有一天,一个部下送给他一双皮鞋,他直接给人家来了一脚,痛斥对方拍马屁精,还要扣对方一个月的薪水。

卡斯特罗完全不同。早在当年闹革命期间,就出手大方,赠送追求对象高档礼品。这些礼品极可能是革命众筹基金里拔出来的。

革命成功后,卡斯特罗经常给部下发高档礼品。到苏联考察,赫鲁晓夫陪他逛商场,他看中了一条皮带却没有带钱。赫鲁晓夫说记我的帐吧。卡斯特罗相当同意。而格瓦拉根本不会去逛这样的奢侈品商店。有一回,因为对方拿出了高档的餐具,引来了他的自嘲:想不到我这个乡巴佬也配用这样高档的餐具。

关于卡斯特罗,更为传奇的故事是,他在基辅某工厂参观,跟某位女工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下班后,这位女工就上了汽车开往了大使馆。你懂的……

卡斯特罗的生命里从来不缺女人,以至中情局想暗杀他时,第一个点子就是从女人下手。

当然,依然没成功,因为中情局的女特工被策反,给卡斯特罗生了孩子。

两人作风的差异最终演变成对苏联的判断。

10.

格瓦拉希望继续革命,将革命的火种撒到全世界。而赫鲁晓夫则希望通过温和的抗争去实现。

卡斯特罗站到了苏联这一边。

没办法,古巴人民的配给,全靠苏联老大哥呢。

当然,当时中国也是大哥之一。

卡斯特罗曾经试图在中国跟苏联之间当调和派,但那个胳膊更粗,卡斯特罗也是清楚的,很快,他毫不犹豫的投向了苏联。

格瓦拉相反,他更赞同中国革命的方式以及人民公社的管理。当然,中国当时提出继续革命的口号更对格瓦拉的胃口。格瓦拉数次访华,他的革命热情让毛主席周恩来这些革命老司机都感到惊讶。周恩来甚至隐隐感觉这个小伙子有点危险……

渐渐地,格瓦拉跟卡斯特罗的分歧越来越大,已经无法就治国达成统一,格瓦拉的出走成为定局。

他留下一封信,宣布辞去古巴的一切职务以及古巴的公民身份。

11.

格瓦拉在古巴的工作分为三大块,他曾经审讯过监狱,在监狱的所为给他的一生留下不少的污点。

据当事人回忆,他曾经在监狱搞过大清洗,处死了无辜的人。甚至使用很残忍的手段,比如放光犯人的血,将血运到越南出售等等。

这跟最纯粹的革命者形象格格不入,但事实是,当一个人对某个理念绝对信任时,那么,他对自己的一切所为,不管正确还是错误的,能找到很合理的注脚。

格瓦拉说:“革命是丑恶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革命过程的一部分是不公正的,但却是为了未来的正义。”

所幸,格瓦拉并没有将这个理念执行下去,他调离了监狱岗位,兼凭古巴银行总裁以及工业部长。

他想大干一场,炼钢铁,走工业,要求苏联提供帮助建大钢厂。赫鲁晓夫友情提醒:古巴没有铁矿,没有煤,是不是造一些回收旧钢的小工厂就可以了。

分歧、苏联的压力、工作的不顺心,以及对在古巴打造新人的失望。格瓦拉发现,在猪湾中能够随时拿起枪不要命跟他上前线的人,却往往不愿意跟他一起到甘蔗田里工作。这所有的一切叠加在一起,迫使他最终选择放弃在古巴的高官跟厚禄。投身到他最为痴迷也自认最为得心应手的游击战以及革命当中。

他的第一站是非洲。

12.

格瓦拉选择了刚果。但进展并不顺利。

首先,刚果的派别特别的乱,古巴不过两三支,而这里,超过一手之数。

另外,这些刚果的派别也并不纯洁,头头们都住在坦桑尼亚的豪华套房。而这些头头见到格瓦拉,开口就问能给多少钱,多少援助。

同志们,这是古巴来的同志啊,不是苏联,也不是中国哈。

一听到格瓦拉只有精神支持和他的游击战术,领袖们纷纷起立告别。

他们不相信格瓦拉的游击战术,他们更愿意相信本地叫达瓦的巫术。这种巫术类似中国的义和团,都可以让人刀枪不入。

最后,愿意跟格瓦拉一起干的,是一个叫劳伦特·卡比拉的妓院常客。这位劳伦特·卡比拉最终革命成功,成为刚果的总统。不过,那已经是三十年后的事情,跟格瓦拉的游击战术并没有什么关系。

年,劳伦特·卡比拉被保镖刺杀,接任刚果总统之职的是他三十岁的儿子。

本地的士兵也不把这位古巴的成功者当回事,格瓦拉完全没办法调动他们,不过,当他们患上性病时,倒是很积极的向格瓦拉求助。

土著战士不给力,格瓦拉只好向战友卡斯特罗求助。卡斯特罗大手一批,送了两百人过来,为了需要,选的全是黑人战士。

带着这二百子弟兵,格瓦拉出击了两次,结果打剩下十多人,格瓦拉差点要学项羽,不肯过江东。最后,还是卡斯特罗盛邀。

还是到美洲来吧,这里更需要你。

一直不赞成输出战斗力的卡斯特罗也要调整自己的目标。因为古巴又出事了。

13.

年5月,美国跟古巴在关塔那摩基地发生枪战,一名古巴士兵被打死。双方各持一词。

卡斯特罗,这位广场革命家再一次召开数十万人的广场大会,提出一个五十年不衰的口号:如果美国入侵,我们要战斗一百年!牺牲一百年!

毛主席也说过同样热情横益的话:如果帝国主义把战争强加给我们,而我们现在6亿人,即使我们损失其中的3亿又怎么样,战争嘛,若干年之后,我们培育出新人,就会使人口得到恢复。(来自赫鲁晓夫回忆录)

在莫斯科的大会上,当着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家,毛主席说出这句话后,全场是死一般的寂静。

而当卡斯特罗在广场上说出这一句,再次收拾响彻天空的欢呼。这证明,群众的觉悟就是高啊。

此刻的卡斯特罗已经有点小麻烦,毕竟光靠狂欢节,各种纪念日很难维持革命热情,持续多年的配给制让快乐的古巴人也不太快乐了,毕竟理想是好的,但饿肚子的理想就不太美好了。

这个时候,卡斯特罗需要一个强大的敌人来团结古巴。

那么,怎么让美国这个强大的敌人不消失呢?

卡斯特罗的办法是开辟中南美洲战场,让古巴的今天,成为拉美的明天。

不过,现实很残酷。

秘鲁的革命武装打了两仗就失败了,哥伦比亚的革命领导人被打死,危地马拉的组织遭到危地马拉秘密警察的重创。

中南美洲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格瓦拉这位游击大师。

14.

格瓦拉又回来了。他的任务是秘密进入玻利维亚,主持那些的游击战。

出发之前,他见了家人最后一面。因为保密的需要,他化了妆,他最小的儿子阿留沙根本没认出来,跟格瓦拉亲吻后,他跑到妈妈那里说:“这个大叔真喜欢我!”

格瓦拉的飞机走了,卡斯特罗特地叫所有的人出来看远去的飞机。

实用主义的革命者最后一次送别理想主义的革命者。

在玻利维亚,格瓦拉的游击战并不顺利。

他在古巴的顺风顺水完全没有办法复制到这里。原因是很复杂的,大概有二点。

在古巴,他是纯粹的军事人员,他不需要应付各种派系的平衡。这一点,是卡斯特罗的专长。而格瓦拉刚去就搞砸了,因为坚持要成为总司令,他跟玻利维亚的革命地陪,玻共领导人闹僵了。

玻共的人放出话来,不要跟格瓦拉的游击队接触。

第二点,古巴的情况跟其它任何地方的情况都不同。古巴的成功有其特殊性,就是古巴人早先受够了。

群众能否接受改变,往往并不取决于他们对新来者抱有多大的期望,而是他们对旧有的东西有多厌恶。

格瓦拉的结局证明了这一点。

年10月7日,在玻利维亚跟美国中情局的联手追击下,格瓦拉只剩下了十七个人。他们在转移中碰到了一位老大娘。

打听了一些情况,格瓦拉让队员给老大娘五十比索,让她不要告诉人游击队的消息。

“我对她根本不抱任何希望。”格瓦拉写道。

理想主义者格瓦拉同样洞悉人心,也许,正是因为洞悉,才让他的不放弃更弥为珍贵。

转身,老大娘就把游击队的情报卖给了政府军。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格瓦拉中伤受俘,二天后被枪杀。

15.

“他死的样子像耶稣。”一个修女说道。

收到消息,卡斯特罗宣布进行三天的国丧和一个月的下半旗,并把十月八日定为“英勇的游击队员日”,另在哈瓦那革命广场召开集会。

现在,古巴唯有两个人的雕像,一个是反抗西班牙的古巴独立英雄何塞·马蒂。另一个人不是卡斯特罗,而是格瓦拉。

卡斯特罗,革命的实用者,将格瓦拉塑造为革命的精神领袖,并将其打造新人的理念注入到古巴的社会里。

而渐渐地,格瓦拉这个西方社会最大的挑战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成为西方叛逆青年的偶象,他戴贝雷帽的形象印在上亿的文化衫上。

那个骑着摩托在南美洲穿越的旅者,那个丛林中拿枪的战士,那个永远都在革命的血色圣人,最终成为了永远不屈、永不妥协、永远抗争的符号。

革命的浪子终于完成了他的涅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jp/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