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红灯”频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主要集中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农膜回收等,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治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大,但回收的操作性相对简单,国内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多,应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优先对象。

1农药包装随意丢弃危害大,但回收相对容易

1.1农药包装比一般农业生产废弃物环境危害更大

中国是最大的农药消费国,伴随着大量农药的使用,农药包装的随意丢弃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每年使用农药超过万吨,以此估计农药包装数量超过30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调查显示,62%的农户会在稀释农药后随手将空包装扔在水体或农田周边。与普通的农业生产废弃物相比,农药包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一方面,包装本身为塑料或玻璃制品,不易降解,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农药包装袋(瓶)中通常含有2%-5%的农药,直接进入水体或土壤环境,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2农药包装回收不影响农业生产,是当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边际成本最低的途径之一

当前,治理面源污染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当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主要聚焦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减量、农膜回收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下,一要考虑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如化肥减量),二要考虑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如畜禽污染治理),这也是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绕不开的困境。而农药包装回收则不同,一方面,农药包装的回收发生在农业行为之后,不会影响农产品产量,甚至从长远来看,由于田间环境的改善,将带来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另一方面,农药包装回收的第一步就是让农民不要随手丢弃,将包装集中起来,后续加以适当的安全处理,就能得到立竿见影的环境改善效果,而交回包装并不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后续的处理或处置程度可随环保目标和体系的完善不断提高要求,但首先要做到第一步。

因此,可以说,农药包装回收是当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成本最低、操作最容易,见效最快的途径之一。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该问题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期的一些政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jp/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