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小学特色教研之语文组研修活动纪实
一本书掀起一场革命,一本书开启一段旅程。《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引领行知人在打造“教学做合一”课堂、建立“合作性同事”关系的校本研修之旅上继续前行。 10月28日下午,行知小学开展了第四次特色系列教研活动,由三年一班苍黎黎老师执教《望天门山》古诗群文教学,并进行了专题讲座。甘井子区第九责任督学区的相关领导老师也参加了此次教研活动。 前期准备如琢如磨 行知小学语文组上学期放假前就制订了本学期的研究计划,团队成员从不同方面开展“群文阅读”的研究,假期各自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选择各自的研究方向,自开学起多次开展研讨、听课、评课、议课活动。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直言不讳,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设想,取长补短,力求做细做实。真正形成了“合作性同事”关系。 课例展示书声琅琅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阅 读 群 文 课堂上,苍黎黎老师执教的古诗群文阅读课,从教材中的古诗《望天门山》入手,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远游时写下的古诗形成一组群文,结合写作背景体会李白的情感,再次诵读古诗。既抓关键词体会了课内古诗《望天门山》,又拓展积累了课外古诗,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诗人李白的兴趣。 课上古诗诵读书声琅琅、富有韵味,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可以说这节课极具“语文味”。 成果分享精彩纷呈 上完课后,苍黎黎老师为全体老师分享了专题讲座。围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从为什么要上古诗课、古诗课每个年级要上到什么程度和古诗课怎么上,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整场讲座依据课标和学情,梳理推敲教材,还有明确的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 苍黎黎老师的精彩分享,获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评课议课百家争鸣 讲座之后,全校教师同第九责任督学联盟组的老师就苍黎黎老师执教的《望天门山》古诗群文阅读课进行了评课和教研。 我校教师依据行知小学做中学课堂十度标准表述了自己的看法: 01 罗彭月:学情的温度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等方法,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使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02 姜肇萋:目标的精度 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诗句意思。分清什么知识是“了解”什么知识需要“理解”“掌握”“运用”教学重难点张弛有度。 03 盖莺歌:方法的准度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结做法。讲解这首古诗时教师对难点适当点拨,抓重点字词,想象画面,反复吟诵,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感受这首诗的非凡意境。 04 李双玲:引导的适度 教师在知识内容的关键处适度引导,在学生疑惑之处适度引导,在新旧知识联系处适度引导,做到了适宜的设问、反问、追问,明了的肯定、否认、期待,准确的示范、智慧的点拨、精当的总结,真正做到了优化课堂教学。 05 孙明波:评价的效度 本课黎黎老师能捕捉时机,对学生做出恰当的具体的评价,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节课黎黎老师用她诗一般的语言,让学生也成为有素质的语文人。 06 董晓囡:倾听的专注度 俗话说:善听者往往也善思。本课教师通过激励的语言、配乐诵读、语言的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倾听。学生倾听能力值的肯定。 07 田冰:应答的真实度 学生学习活动中应答的真实度苍黎黎老师的这堂课,重视让学生体验情感,展开想象,学生根据抓关键词、结合写作背景的方法去理解诗意,老师问题问的精准,指导到位,所以学生能与老师形成共鸣,应答真实有效。 08 刘洋:思考的深刻度 本课注重了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由此及彼,体会了李白诗中借物抒情的特点。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09 陈星月:参与的全面度 本课老师能够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充分创造条件,让课堂动起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老师又能适当的评价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学古诗的乐趣。 其他老师和第九责任督学区兄弟学校的老师们也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其中。 领导总结点评提升 随后郭宝华主任对本次授课进行总结。 最后,奥林小学于丽华校长针对本次授课和教研进行点评和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与此同时,也对第九责任督学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期许。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深入研究、集体展示、反复交流、共同反思、相互学习,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浓厚的教师教研氛围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 第九责任督学区兄弟学校老师们的到来,更为我校教研注入了无穷力量。他们带来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助力我校更深入细致地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路上,行知人且行且知,构建“合作性同事”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一起点亮行知小学的课堂。 -END- 行知小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jp/8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浓浓语文味悠悠古诗情r
- 下一篇文章: 舌尖上的诗ldquo吃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