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大人都是曾经的儿童5090后用过
文 海豚女王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用的东西越来越先进,很多老一辈用过的老式物件,已经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 那些老物件,记录着一代人的记忆,超过一半的物件认识,证明你已经老了。 1、60~70年代结婚“四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 以前的生活没有现在那么好,在60~70年,结婚能够拿出“四大件”的家庭,一般条件都还不错。 缝纫机,在那个年代,很多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妈妈用缝纫机裁剪出来的,很多妈妈都在上演“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温暖。 那个时候,妈妈们都很节俭,每当家人衣服破了,她都会用着结婚时的缝纫机缝制衣服,就这样子“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自行车,在牛车驴车盛行的年代,如果家里有一辆自行车,不仅可以带给你极高的回头率,而且追求妹子,成功率也会高一些。 那个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不亚于现在的奔驰宝马,很多女孩子都宁愿在自行车后面笑。 在60,70年代,买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的费用,差不多要.5元左右,相当于一个职工大半年的收入。 在那个元就可以买一间毛坯房的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多么的奢侈。 自行车的出现,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个时候的自行车也很结实,不仅可以载人,还可以带货。 手表,在60,70年代结婚,不像现在讲究买金银首饰,也不会有“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 如果在那个时候,能有一块“上海表”,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毕竟一块“上海表”也要几十块到几百块。 收音机,以前的网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在当时能有一个收音机,接听广播和了解外面的讯息,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2、黑白电视机 现在通讯发达了,不过人情味变淡了,还记得黑白电视机那个年代吗? 只要你家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附近的小伙伴就会带着板凳,聚齐在你们家里,大家一起嗑瓜子,其乐融融地观看电视节目。 3、蒲扇 以前夏天烈日炎炎,那个时候还不是风扇空调盛行的年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几把蒲扇。 还记得你小时候睡觉的时候,长辈一边和你讲故事,一边用蒲扇给你扇风? 蒲扇不仅可以用来手动扇风,还可以在煮东西的时候,用来加大火力。 4、蓑衣斗笠 以前没有雨伞雨衣,下雨的时候,大家会穿上纯手工编织的蓑衣斗笠,用来遮风挡雨。 这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材料编织而成的,不容易腐烂,下雨天出去干农活也不怕淋湿。 5、双喜脸盆 如今我们生活用的脸盆,很多时候都是用塑料盆,比较轻巧。 在以前,很多人结婚都会添置一对双喜脸盆做嫁妆,里面有个喜字加上牡丹图案,特别的喜庆。 6、篦(bì)子 如今我们很多人用的是梳子,以前很多人用的是篦子,这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工序繁多。 他的主要作用,不仅是梳头,还可以用来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 7、煤油灯 在那个没有电灯的年代,很多人家里都是用煤油灯,他和蜡烛相比,更加便宜。 还记得当初,你坐在昏暗的煤油灯旁边写作业,母亲则在煤油灯下,操劳着家务。 为你烹饪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为你缝补衣裳,煤油灯也成为一代人的美好回忆。 8、算盘 现在是电脑时代,如今已经很少人用算盘了,50,60年代的人,用算盘比较多。 9、红薯窑 以前的快乐很简单,一群小伙伴相约打红薯窖,下面用大点的土坷垃,一层层垒上,上面用小点的土坷垃,一直叠加到头。 下面留一个洞口烧柴,接着把红薯扔进去,再把红薯窖打翻,闷住红薯,盖上黄土。 几个小时候,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烤红薯,红薯窖也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10、煤油炉 现在我们主要用的是电磁炉,在70,80年代,很多地方用的是煤油炉。 用煤油炉煮东西比较省油和省钱,但是也要节约着用,毕竟那个时候,煤油也要凭票供应。 每户家庭每月,最多也就二三斤煤油,这个朴实无华的煤油炉,解决了当时很多人的温饱问题。 11、油吊子,油漏斗 在70,80年代,经常会听到商贩在大街小巷呦呵:“卖油喽。卖油喽”。 油吊子和油漏斗,主要是粮油店打油的计量工具,90年代后就比较少见了。 12、八仙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前人们招待客人,家里主要用的是八仙桌。 如今八仙桌比较少见了,但是在农村,还是会用它来做红白喜事。 13、竹箅(bì)子 竹箅子在70,80年代很常见,主要由竹子制成,用来蒸焖食物的炊具。 一般用来蒸包子,番薯和饺子。 14、烟斗 烟斗曾经是一种流行趋势,是一种男人身份和品味的象征。 如今很多吸烟的人,都是直接用香烟来缓解焦虑和紧张。 但是使用烟斗则不同,烟斗更多的是用来享受这个过程,因为烟斗是一个慢过程。 烟斗需要你塞烟丝、点火、抽吸、推气、助燃,整个过程都是很有讲究。 以前的生活节奏没有现在那么快,贫富差距也不是很大,那个时候,使用烟斗的人也比较多。 15、挂历女郎 在那个用大哥大,黑白电视的年代,网络并不发达,很多导演想找演员,但是又没有演员的电子资料,只能去挂历上找。 在80,90年代,出现了很多挂历女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买挂历,其中有很多都是用女明星做封面。 以前的审美讲究珠圆玉润,不像现在崇尚瘦,锥子脸,那个年代的美人,美得各有千秋。 16、军用水壶 在60,70年代,那个时候物资匮乏,住着窑洞,瓦房的人很多,生活条件没有现在那么好。 有个军用水壶用来喝水,心里都是美滋滋的。 17、自行车彩珠 在80,90年代,那个时候还不是汽车盛行的时代,很多人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流行趋势,很多人会在自己的自行车上面,加上五颜六色的彩珠,做装饰。 有的人还会在自行车上面装饰灯光,伴随着彩珠咯咯的响声,你绝对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18、手拐磨 这种手拐磨,主要用来磨豆浆,在60,70年代比较流行,需要人工去完成。 现在很少人用手拐磨了,主要在于现在可以机器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手动去完成。 19、石碾(niǎn)子 在60,70年代的农村,很多家庭都会有石碾子,主要用来加工面粉和豆腐。 石碾子主要用毛驴来拉磨,给毛驴蒙眼,套上套缨、夹板,戴上嘴套,这样子毛驴就会一直勤勤恳恳的工作。 如今石碾子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很少有人用石碾子去磨面。 20、手工织布机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手工织布机可以说是流传了几千年的老物件。以前人们喜欢用手工织布机来编织衣服,床单等各种手工布料。 不过到80年代后,手工织布机已经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如今很少见到他的身影。 21、草珠子门帘子,挂历门帘 在80,90年代,草珠子门帘子和挂历门帘很流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 草珠子门帘,主要是由天然的珠子,加上一根绳子,从他们的中间串起来。 挂起来的草珠子门帘,看起来非常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以前的人讲究天然和不浪费,那个时候,人们还流行将废弃的挂历,用回形针串成挂历门帘。 如今已经很少看到这种手工门帘了,他们已经退出市场,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22、红薯叶手链 以前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很多80,90后的童年都很单纯快乐。 一个小小的番薯叶,让很多女生整成红薯手链,头上带个花环,用个喇叭花或者金银花做耳环,瞬间觉得自己变美了,从而开心一整天。 23、玻璃丝编织的小物件 很多80,90后的童年玩具,都是纯手工编织,那个时候,80,90后可以用几条玻璃丝,编织成各种各样的小物件。 比如虾,青蛙,灯笼,手链等等,在当时几乎是人手一个。 不过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有人编织佩戴了。 24、连环画,小人书 很多70,80后,他们的童年生活,不是沉淀于手机或者电脑,他们可以静下心来。 在书店或者地摊前面,看一整天的小人书或者连环画。 小人书和连环画,不仅丰富了一代人的童年时光,还让我们从书中汲取知识。 25、簸箕(bòji) 簸箕在农村比较常见,主要是由藤条或者柳条编织而成,可以用来颠苞米粒,过滤沙子,也可以用来装垃圾。 26、老式床,老式柜 以前老一辈结婚,用的都是这种老式床,这种床一般都是用实木,加上手艺人,经过精心雕刻而成。 除了老式床,还有老式柜,这些老物件一般都有雕花,而且是纯手工打造,质量很好。 如果是用名贵木材,加上好的设计,那些好的老式床和老式柜,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27、搪瓷杯 搪瓷杯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主要在在金属底坯表面上镀了一层陶瓷釉。 那个时候的搪瓷杯,颜色鲜艳,经常配上各种花花草草,或者鸟类图片。 杯子上面还有刻录各种励志语录,在当时很受大家欢迎。 如今搪瓷杯已经很少见到了,因为掉瓷后容易锈迹斑斑,现在大家使用的,主要是陶瓷杯或者玻璃杯。 28、葫芦水瓢 在以前,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水缸和葫芦瓢,葫芦瓢纯天然,无污染,在当时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葫芦瓢制作简单,只要把成熟的葫芦摘下来,把葫芦分割成2瓣,然后放进水里煮就行。 葫芦种子美味好吃,晒干后的葫芦瓣,可以做成水瓢,不管用来盛水,还是盛酒都不错,经济实惠,还不容易腐蚀。 29、扁担和箩筐 扁担和箩筐在农村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主要是用在一些偏僻或者泥泞的土地上挑东西。 如今箩筐和扁担主要用来装东西,或者清明祭祖的时候,用箩筐和扁担挑东西上山。 30、猪油盆 那个时候,基本上家家户户,会有一个搪瓷制品用来装猪油。 在当时,很多人都吃不起植物油,而猪油便宜又健康,很多家庭都会买一个猪油盆,专门用来装猪油。 31、大摆钟 以前手表和电子闹钟还没有像现在那么普及,很多人家里用的是大摆钟,下面拖着一个大摆锤,左右摇晃。 大摆钟主要是使用发条,报时也很准,一点就敲一下,两点就敲两下,以此类推,如今在农村,还能看到大摆钟的身影。 32、梳妆台 以前的梳妆台沉稳大气上档次,主要是女子出嫁时间用的嫁妆。 梳妆台主要由金漆木雕工艺制成,外表会用金色画笔,刻上龙凤吉祥的图案。 如今这种梳妆台,在老一辈家里还能看到,但是年轻人更喜欢简单的款式,老式梳妆台,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33、手工老布鞋 在70,80年代,手工老布鞋很流行,手工老布鞋不是用机器制成的,而是每个妈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 老布鞋比较耗时耗力,有时候缝制一双精品老布鞋,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 在那个年代,每一双母亲缝制的老布鞋,都凝聚了他们对孩子深沉的爱意。 34、搓衣板 在60,70年代,洗衣机还没有普及,大家一般都是手动洗衣服,很多农村家庭,都会用到这种木质搓衣板。 35、军绿书包 以前的军绿书包,相当于孩子眼里的LV,背着这个书包出去,感觉相当的时髦。 36、痰盂 痰盂在以前很多地方,主要用来漱口水和解决大小便,如今随着马桶和蹲厕的出现,痰盂已经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不过痰盂在国外却成为潮流趋势,外国人不仅用痰盂来冰镇啤酒,而且还用他们来喝酒。 37、泡泡胶 很多80,90后玩过泡泡胶,这种玩具很便宜,在当时只要1角,2角。 很多小伙伴会用泡泡胶,比赛谁吹的泡泡大,以前的快乐,真的很简单,也很容易知足。 38、小霸王 小霸王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回忆,很多人当初买这款“学习机”,初衷是用来学习五笔和打字。 但是后来大家主要用小霸王来专研游戏《魂斗罗》、《双截龙》、《超级玛丽》等游戏。 小霸王和诺基亚,都是80,90后的童年回忆,不过曾经很火的2个品牌,如今却没有激起什么浪花。 小时候盼着长大,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如今却希望,时光过得慢一点。 以前的我们,没有现在小孩那么多玩具,有时候一颗糖果,一根番薯叶,一包1角,2角的瓜子,都能自娱自乐开心一整天。 不知不觉,我们就长大了,不知不觉,父母已经长出了白头发。 这里包含了50~90后用过的童年物件,这些老式物件,有没有让你回忆起快乐的童年。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ms/12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永存心中的足坛老照片,不知道有没有你心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