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拉丁美洲的反美斗争中会掀起一片怒潮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对战略物资和粮食的需求大为增加,因而拉美各国的出口均有所增长。 如年时,阿根廷的出口额为4.38亿美元,年便增至16.27亿美元,巴西的出口额在这一时期也从2.98亿美元增至11.73亿美元,出口的增长使对外贸易出现了顺差,同时也推动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剥削者,它在拉美的投资从年的37亿美元增至年的63亿美元,年时更高达.52亿美元,占外国在拉美投资总额的80%。 美国资本控制了智利铜生产的95%,委内瑞拉石油生产的70%,玻利维亚锡生产的50%和墨西哥采矿业的80%。此外拉美大部分的咖啡、可可和糖的生产也尽在美国垄断集团的手中,美国甚至垄断了拉美进口贸易的1/2。这样,美国便可肆意剥削和掠夺拉美国家,仅从至年,在石油投资中即获利17亿美元;据统计,-年,美国从拉美获得的利润每年均达40亿美元左右,其中的90%都汇回国内。 美国还力图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拉美各国,除年在里约热内卢签订的《西半球联防公约》外,在50年代又相继同12个拉美国家签订了双边军事协定,并通过向拉美地区派遣44个军事代表团、设置军事基地和“武器标准化”等手段,使拉美各国依附于美国。从年至年,美国政府先后在秘鲁、委内瑞拉、萨尔瓦多、玻利维亚等国策划了16次重大的颠覆活动,在那里为所欲为,激起了拉美各国人民莫大的愤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和亚非人民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影响下,拉美各国也掀起了反美斗争的怒潮。 危地马拉革命 危地马拉系中美洲一小国,经济上完全由美国的联合果品公司、中美国际铁路公司和危地马拉电气公司所控制,其中联合果品公司便霸占有危地马拉1/4的土地,垄断了全部咖啡、香蕉生产,俨然国中之国,被人称为“绿色魔鬼”。年11月,主张民主改革的阿本斯当选为总统。他于年6月颁布土地改革法,将占地超过公顷的地主的所有土地均收归国有,然后再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结果共有10万户农民从中受益,共分得了40万公顷左右的土地。此后危地马拉政府又没收属于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的土地16万公顷,并将自年起从未纳税的美资企业暂时没收,转归危地马拉所有。 在对外政策方面,阿本斯拒绝派兵追随美国侵略朝鲜,并主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席位。阿本斯推行的进步内外政策招致了美国统治集团的不满和敌视。年,美国直接策划阿马斯上校为首的反革命分子进行叛乱,但未取得成功。年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然宣称有权对危地马拉进行武装干涉。此后美国的飞机和军舰便公开侵入危地马拉的领空和领海。6月17日,由美国武装和训练的危地马拉反革命武装自洪都拉斯入侵危地马拉,阿本斯总统率领全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同时也到了世界进步国家和人民的声援。但在美国公开出面,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阿本斯只得于6月28日宣布辞职并流亡国外。而由美国一手扶植的阿马斯上校则于年11月出任危地马拉总统,从而结束了为期4年的民主改革。 古巴革命 美西战争后,古巴虽于年取得独立,但一直为美国所控制。自年起,由美国一手扶植的巴蒂斯塔长期左右着古巴的政局。年,巴蒂斯塔再次通过政变上台,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年7月26日,青年律师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多名爱国志士攻打圣地亚哥附近的蒙卡塔兵营,虽然未获成功,但他们的革命壮举却唤醒了全国人民,反独裁统治的“七·二六运动”组织也随之宣告成立。卡斯特罗获大赦出狱后,流亡去墨西哥继续进行斗争。 经过长期准备,他和格瓦拉等82名志士于年11月25日乘船在古巴的奥连特省登陆,经过多次奋战,转入马埃斯特腊山区,开始发动农民展开游击战争。马埃斯特腊山区的斗争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年3月13日,50多位革命青年甘冒巨大风险,在白天勇敢袭击总统府。7月从圣地亚哥开始的罢工浪潮一度席卷全国,9月西恩富戈斯港的海军也举行起义。同时卡斯特罗率领的起义军也频频出击,在奥连特省东部和圣地亚哥地区开辟新的战线。 年春,巴蒂斯塔集中大批军队进攻马埃斯特腊山区,但屡屡受挫。自7月起,起义军转入反攻,节节取胜,使古巴国内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年1月1日,起义军进占圣地亚哥,次日又解放哈瓦那,巴蒂斯塔独裁政权至此土崩瓦解。古巴革命胜利后,年2月16日,组成了由卡斯特罗任总理的新政府,同年5月起开始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年下半年,古巴政府又将全部美资企业收归国有。并宣布古巴已进入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 巴拿马人民维护主权的斗争 年,美国诱使巴拿马省脱离哥伦比亚“独立”,随后又胁迫新成立的巴拿马共和国签订《美巴条约》,以极其低廉的代价取得在巴拿马开凿运河的权利和运河区的永久租让权。年,巴拿马运河竣工,美国取得了长81.3公里,宽16.09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的运河区,在那里陆续设置了14个军事基地,经常驻有重兵万余人,俨然“国中之国”。年,沟通两大洋的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仅从运河的收益便达1亿美元,而付给巴拿马的租金却只有43万美元。年9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同意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但迟迟未予执行。年1月9日,1名巴拿马学生进入运河区,并在那里勇敢地升起巴拿马共和国的国旗,惨遭美军枪杀。 此后余名愤怒的巴拿马人涌入运河区,和美军发生激烈冲突,共有余人被打死和打伤。1月10日,巴拿马政府宣布与美国断交,全国人民奋起罢工罢市,掀起了强大的反美怒潮。巴拿马人民的正义斗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迫于当时的形势,美国政府只得和巴拿马政府开始有关签订一项新的运河条约的谈判。经过13年时断时续、起伏曲折的讨价还价,美国才终于在年9月7日和巴拿马签订了《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废除年的《美巴条约》,运河的经营由两国共同组成的委员会来负责,年12月3日,条约期满后,运河的管理和防务将全部移交给巴拿马。巴拿马人民维护主权的斗争至此告一段落,但此后美国并未停止对这一中美小国的干涉和侵略。 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 位于加勒比海海地岛东部的多米尼加共和国自年至年被美军长期占领,此后美军虽然撤离,但实际仍为美国所牢牢控制。年,特鲁希略在美国大使的支持下,建立起了独裁统治,对内残酷剥削和镇压本国人民,对外则完全听命于美国,使多米尼加沦为美国的附庸。年初,多米尼加人民终于奋起反抗特鲁希略家族的血腥统治,美国虽派余名海军陆战队以休假为名在首都圣多明谷登陆,进行恫吓,但未能阻止事态的发展。于是特鲁希略只重得下台,随后又被刺杀。 年12月,多米尼加革命党候选人博什在30多年来首次自由选举中当选为总统。他随即制订了反对大庄园制、没收特鲁希略家族财产、限制外国资本的一系列政策,受到了人民的欢迎。但在美国的策动下,多米尼加的右翼军人在年9月便发动政变,推翻了博什政府。此后上台的以卡夫拉尔为首的“三人委员会”取消博什颁布的所有进步措施,重新建立起新的独裁统治,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年4月,卡马诺上校领导的爱国军人一举推翻卡夫拉尔政权,并且击退了后者组织的反扑。 此后美国竟出动了余名官兵,在40余艘军舰和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公然大举入侵多米尼加。尽管入侵的美军不久又换上了“泛美部队”的旗号,但仍无法掩盖他们侵略者的真面目,不仅遭到多米尼加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且还遭到了世界进步舆论的强烈谴责。陷于困境的美国政府只得转而采取软硬兼施的办法:一方面频频对爱国武装发动进攻,另一方面又另组所谓“民族复兴政府”,与卡马诺领导的爱国力量相对抗。年8月底,卡马诺终于妥协,接受了《和解法》和作为临时宪法的《组织法》。9月3日,临时政府宣告成立,立即得到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大力支持。10月,力量大为削弱的爱国武装只得放下武器,此后多米尼加人民的反美爱国斗争遂转入低潮。 万隆会议 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许多新独立的国家相互接近,并肩战斗,在它们中间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合作和团结的愿望。年,中印和中缅倡导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推动亚非国家走上扩大合作和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道路。年12月28日至29日,印尼、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举行会谈,经过磋商后,决定发起召开亚非会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等25个国家于翌年4月与会。 会议的宗旨在于促进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和睦邻关系,讨论它们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以及有关维护民族主权、废除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等问题。印尼等国的倡议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非国家的热烈响应。年4月11日,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破坏,中国代表团的先遣人员乘坐的印度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在飞往印尼的途中爆炸失事,全部不幸遇难。但周恩来总理亲率的中国代表团,仍如期赴会,受到印尼人民和各国代表的热烈欢迎。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开幕,29个国家和政府的首脑济济一堂。 印尼总统苏加诺在开幕词中欢呼亚非国家的新生,同时呼吁亚非各国人民团结一致,继续奋斗,彻底铲除殖民主义。与会代表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在许多方面都达成共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主张在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使美国破坏会议的阴谋未能得逞。万隆会议在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后,于4月24日圆满闭幕。公报强烈谴责殖民主义,并倡议以和平共处十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基础。首届亚非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的成熟和壮大,它曾在世界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不结盟运动 自50年代中起,美苏两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对抗和争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亚非国家和世界上其他爱好和平的力量便共同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不结盟运动。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和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会晤,并发表了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反对集团政策,从而为不结盟运动奠定了基础。自年起,首脑会议作为不结盟国家的最高级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到年共举行了9届。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也从25个增加到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美17个,欧洲2个和大洋洲1个。除首脑会议外,不结盟国家的外长会议自年起也每3年召开1次。 此外还有66国组成的协调局来统一协调不结盟国家的各种活动,同时在联合国中也设立了专门协调不结盟国家事务的协调委员会。30多年来,不结盟国家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曾多次提出要求建立印度洋、地中海和拉美和平区的建议;它们还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烈谴责“超级大国的恐怖均势”,并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以及“任何干涉和压力”。不结盟运动不仅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而且还致力于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并大力提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年,经过不结盟国家共同的努力,发展中国家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成立了“77国集团”,决心为改革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斗争。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正式呼吁尽快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翌年,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推动下,联大特别会议通过了“77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剥削,认为各国人民均有权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的经济,并呼吁大力开展南南合作。到90年代初,已有个国家加入了“77国集团”。 十九大和斯大林的去世 月10月5日至14日召开了联共(布)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此时离年的第十八次党代表大会已有13年之久了。大会开得很平稳,斯大林只在会议结束时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马林科夫在《联共(布)中央总结报告》中除肯定成绩外,也批评了经济工作中的严重浪费、管理不善和劳动生产率低及效益差等,并且还猛烈抨击了官僚主义。赫鲁晓夫则作了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决定将联共(布)改名为苏联共产党,并选出了新的中央委员会。接着又召开了首届中央委员会,斯大林即席作了发言,号召委员们学习列宁的榜样,和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并预言未来的这场搏斗将是极其残酷和复杂的。 接着斯大林又点名批评莫洛托夫和米高扬,指责他们在斗争中胆怯和动摇,有可能成为叛徒。然而出人意料之外的是莫洛托夫和米高扬仍被选入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由25人组成的主席团。而在中央书记处的10名成员中,除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苏斯洛夫等一批老班底外,还吸收了勃列日涅夫这样的新人。斯大林不再是总书记,也未设总书记一职。大会结束后,立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官僚主义和打击贪污盗窃的群众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大批领导干部被撤换。 同时在理论战线上,由苏共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带头,又发动了一场大批判运动,开始在思想上清算已被处决的沃兹涅辛斯基。其结果是《布尔什维克》和《经济问题》两杂志的编辑部遭到全面改组和成千名经济学家的检讨。接着,年1月13日,塔斯社忽然又广播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声称一个由美、英特务机构收买和控制的“反革命医生集团”已被破获,参加谋杀苏联领导人谢尔巴科夫和日丹诺夫的医生也均被逮捕入狱。此后,苏联政府又宣布在揭露此案中立功的某女医生季玛舒克被授予列宁勋章,同时各种报刊也齐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其语调之严厉已与30年代大肃反时相似。也就在此时,传来了斯大林病重和去世的消息。 结语 年3月6日清晨,塔斯社广播了苏共中央、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告全体党员、苏联全体劳动人民公告》,宣告斯大林因患脑溢血症,已于3月5日晚9时50分去世。晚年的斯大林几乎足不出户,长年蛰居在离莫斯科不远的孔策沃别墅,定期和少数几位党的领导人磋商重要事务。年2月28日,他和马林科夫等人相聚至深夜,直到凌晨才送走自己的客人。3月1日天,斯大林一直没有露面,直到晚上才被人发现独自躺在沙发中昏迷不醒。此后虽经多方抢救,但直到去世却始终没有恢复神志。至此,长达29年之久的斯大林时代终告结束。 参考资料: 《战后世界史》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ym/11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为什么宝石级翡翠只会在缅北出现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说翡翠是玉石之王玉石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