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遇不可求芜湖天门山再现烟浪仙境奇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自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 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得名 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 “天门烟浪”即在此 为“芜湖八景”之一 3月28日清晨 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发区大队 大队长刘瑞荣在天门山附近执勤时 随手拍下了天门山“天门烟浪”的美景 奇观再现,一起分享给大家看下 ▽▽▽ 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 突兀江中 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 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 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 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 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只知道,他曾在南陵,潦倒穷独 也恰是在此接奉圣诏,仰天大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盈盈江水,滔滔碧波 这峭壁对举的天门横渡 是那样被他远远地留在了身后 那时 他是要有多少胸怀去倾洒啊 人生总会得意,去留岂不任情 这便是李白,一个淋漓于天地的灵魂 一束于灰暗中呼啸而掠的光芒 当然除了传说 这里的风景也是值得我们看的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波澜壮阔的长江 有一片小沙滩 天气好的时候很多人在这里散步、玩耍 除了沙滩 还有一座寺庙 ?天门山铜佛寺 佛文化在天门山传颂甚多,对百姓行善立德多有影响,民间一直流传至今,地藏王菩萨(金乔觉)过江曾在天门山踏了一脚(即经过的意思)。 相传当年他涉海来到中国,过长江经东梁山,(民间传说)最后他选中了九华山,苦行修炼。地藏王菩萨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从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成佛道。” 信徒和老百姓因为供奉地藏王菩萨、菩萨,也收获了无限感悟。 铜佛寺虽然知道它的人并不多,但它却有着较悠久的历史,也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 公元年,南朝孝武帝刘骏颁《搏望梁山立双阙诏》,天门双阙乃奉诏而建,雄峙峰巅。 到唐朝佛教兴盛时期,山顶双阙改建铜佛寺,香火兴旺。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所描述的景观就指此地。 随后铜佛寺因战事多有毁废,直到明朝天门山山顶又重建铜佛寺,因用稀有金属凤白铜做成的佛首精致逼真而闻名于世。 一八五三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五十余万人乘船万艘沿江东下,途经安庆、芜湖,抵进东梁山与清军遭遇,太平军攻克东梁山,山顶铜佛寺遭毁,铜佛如来菩萨头被乱兵拿下投江。六十年后(年)偶被渔民撒网捕鱼带上来,后有当地土绅佛门信徒和民众筹资在山上重建了寺庙,香火旺盛,直到文革时期拆毁。 如今的铜佛寺仅有两间破旧的亭子,寺庙内有“大雄宝殿”等建筑,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写“天门圣境”四个大字镶嵌在大雄宝殿门楼上。 入得大门,走过斋堂,就是韦驮殿,殿中供奉的佛像与其他寺庙基本一样。从韦驮殿后门出去,便是财神殿,殿中供奉的财神被一件披风从头到脚盖着,让人难以看清其庐山真面目。 顺着财神殿外的通道,走过一个窄窄的小乔,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天王庙,天王庙中供奉着各路天王,墙上还挂着东、南、西、北四海龙王的画像。 大雄宝殿里供奉的是如来菩萨,端庄华丽。殿内的摆设与其他庙宇基本无二,只有佛像前方两边分别摆放着的万佛塔是许多地方的庙中不曾有的。 大雄宝殿前又是一个大平台,台上有香炉、铜狮、铜龟、石塔等。在这里凭栏远眺的感觉非常好,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仿佛把朝拜的善男信女带入了佛国仙境。 咱们都知道李白这首《望天门山》,其实李白还有一首《天门山铭》,对天门山(包括对岸的西梁山)的险要地势大加称赞。这篇《天门山铭》很短,附录如下: 梁山博望,关扃楚滨。夹据洪流,实为吴津。两坐错落,如鲸张鳞。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围车轮。光射岛屿,气凌星辰。卷沙扬涛,溺马杀人。国泰呈瑞,时讹返珍。开则九江纳锡,闭则五岳飞尘。天险之地,无德匪亲。 喜欢爬山的朋友们有空的话可以约着一起去爬爬天门山哦这也不失为一桩美事*本宣传资料部分图片来源于芜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发区大队大队长刘瑞荣、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实验中学聂军;所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电告之立即予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ym/7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从奴隶到总统,南美华人是如何崛起的
- 下一篇文章: 古诗文吟诵课示范望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