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4487554.html

年2月7日

一、教材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第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开元十三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歌不仅赞叹了天门山与长江的气势,也表达了李白初出茅庐的胸怀抱负,整首诗意境开阔,气象雄伟。

2.教学方法(1)吟诵教学法替换式(初接触吟诵):用读诵吟咏代替传统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点拨式(有吟诵基础的):用吟诵贯穿始终。贯穿式(接受过系统吟诵学习的):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2)借助注释、插图(3)联系生活实际3.教学目标(1)能背诵默写全诗,正确读写生字。(2)能说出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3)能灵活选用读诵、吟咏的方式体会,表达诗中描绘的壮美气势和诗人的志向。(4)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精神。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联系已学《江南》,引出新学。1.谈话导入课题《赠汪伦》《行路难》《将进酒》感受李白的豪放乐观,自由洒脱。此诗是年仅24岁的李白刚出川时即兴创作的。2.解题出示地图,了解天门山的位置。(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读,读准音,读通句。“回”读huai2.跟读,注意把握节奏。用读诵替换朗读,便于学生接受,播放吟咏录音,引导学生感受声音带来的感觉。(三)理解诗句,品味诗韵1.贴“河道转变示意图”,分析船的行进路线和太阳的运动轨迹。2.听吟诵3.学生自由选择诗句,谈感受到的诗句景象,再把感受用声音表达出来。“回,出,来”拖长,“出、一片”读短,感受自然的奇巧。4.加手势,打节拍,表演读。(四)吟咏提升,拓展延伸1.品析“孤帆一片日边来”,体会诗人志向。“孤帆”表示漂泊的游子,这里的“孤帆”指的是李白自己,感受李白辞亲远游的孤独和寂寞。“日”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太阳和李白并肩从天边过来,让学生感受李白不孤单了,他看到了希望,有信心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读出李白的自信乐观和壮志满怀。李白本可以过安逸享乐的生活,却在24岁仗剑出游,是因为他有远大志向,一心想济世安民。2.合作吟咏,拓展结题播放吟咏,学生合作练习。拓展《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以上是收看视频进行的文字记录,详情可查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ym/7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