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网拍中的书画盛宴
▲Poly-Online网拍第三季 艺术自媒体/同古堂、撰稿人/林妹妹、图/北京保利拍卖 北京保利:网拍中的书画盛宴 文/同古堂Poly-Online网拍依托保利拍卖线下拍卖的强大资源,保持了一贯之高品质,品类也甚为丰富,囊括书画、信札尺牍、古籍善本、金石碑帖、文房瓷杂、珠宝玉器、名茶佳酿等,不一而足。此外,阵容强大,生货云集,不亚于寻常拍行春秋两季大拍,取得佳绩,亦是情理之中。 自六月网拍举槌以来,从总成交额过千万至单件作品超百万,而后又单场破千万,可谓发展迅猛,迭创新高。此次八月十三日起,Poly-Online网拍第三季又以三十余个主题专场,即将陆续上线,令藏家颇为期待。 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部甄选出余件书画作品,共计七个专场,包括“有象—中国书画第三季”、“胆敢独造—白石老人绘画”、“一门书翰—清宗室绘画集萃”、“清风拂来—中国名家扇画”、“尺素文渊—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辉光无限—石齐的艺术世界”及“开今—中国当代书画”等,佳作诸多。 胆敢独造——白石老人绘画 齐白石画作专场拍卖,汇聚八件精彩画作,题材丰富,既有自写生而来的雏鸡、菊花、枇杷、蕉叶等作品,也有追摹古人的佳作。绘制时间跨越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亦可见证白石老人后半生定居故都北平后的这一段传奇辉煌的绘画生涯。 ▲齐白石枇杷 ×34cm设色纸本立轴 题识:光宇老弟正画,九十三岁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寄萍堂 说明: 上款人张光宇(-),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江苏无锡人。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张光宇长于政治时事和社会讽刺画。他的装饰画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美术中的优秀成分,形成形式感极强,富有民族趣味的时代感风格。 ▲年,张光宇,张正宇和齐白石 齐白石作为近现代画坛的扛鼎之人,其酣畅淋漓的写意画与精致入微的工笔画,亦是神韵完足,如其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既富民俗气息,也俱文人格调,皆是神来之笔。 以其花鸟画为例,笔酣墨饱,力健有锋,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可谓开创了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并开红花墨叶派。其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而张光宇为白石老人密友,曾分别于年、年画“雁来红”、“枇杷”赠予张光宇先生。 ▲齐白石红荷 48×20cm设色纸本镜心 题识:九十四岁白石 钤印:木人鉴藏印:人美藏画 说明:叶浅予之妻王人美旧藏。王人美(年12月24日—年4月12日),原名庶熙,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祖籍湖南省浏阳市,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毕业于上海美美女校。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空谷猿声》。年,主演剧情电影《野玫瑰》。年,主演剧情电影《渔光曲》,并演唱该片的同名主题曲。年,主演抗战电影《风云儿女》,并演唱该片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年,参演话剧《保卫卢沟桥》。年,出演剧情电影《长空万里》。年,主演抗日电影《关不住的春光》。年,由其出演的革命电影《青春之歌》上映。年4月12日,王人美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年之际,王人美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年,由其创作的自传《我的成名与不幸》出版。 ▲五十年代,叶浅予与王人美。 齐白石的莲花用大写意的笔法绘出,有种浑然天成的美感。同时其对画荷亦颇有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理论论述。 其曾言“客论画荷花法,枝干欲直欲挺,花瓣欲紧欲密。余答曰:‘此语譬之诗家属对,红必对绿,花必对草,工则工矣,未免小家习气。” 此幅荷花是齐白石老人九十四岁高龄时精心画赠给叶浅予妻子王人美女士。整个画面饱满,蘸墨的大笔触画出的荷叶占了画面很大一部分空间,盛开的荷花仅画出部分荷瓣,颜色鲜艳夺目。伸出的莲蓬,以重墨写出,荷叶、荷花、荷梗等互相穿插自然有序,让观者感受到荷花的生命机趣和大自然的意韵。 ▲齐白石三色秋菊 33×37cm设色纸本立轴 题识:老齐 钤印:齐大 而菊花也常出现于齐白石笔下,其所描绘的菊花尤为灿烂多姿。此幅画面为不常见的横幅构图,三株菊花缠绕生长,越过篱笆木架,虽是日常自然之景,却充满诗意。藤黄、花青等巧妙的布色,再用浓淡相宜色泽相融的笔触来勾勒,沉稳中又不失生机,十分之精彩。 齐白石师法古人而自成面貌,其曾言“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二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亦或“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可谓甚为仰慕先贤。 其中“青藤”即徐渭,而“雪个”为八大山人,也可见其对于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的推崇。 ▲齐白石仿八大栖禽图 50×43cm水墨纸本立轴 题识:此幅藏于箧底已经年,无人称许,不如外人之有眼力也。白石翁并记 钤印:白石翁 白石老人曾于韩不言所画《双鱼图》上题曰:“全似雪个先生。”,又于其所画之《白鹦图》,题记:“此鸟又似八大山人本,不言弟从何得见而来?真妙!”,也可见齐白石对于八大山人冷逸的笔墨旨趣,甚为熟知。 ▲齐白石秋菊图 67×33cm设色纸本镜心 题识:君远先生雅意,齐白石 钤印:白石翁 说明:上款“君远”先生应为许君远(—),男,河北安国人。现代作家、著名报人、翻译家。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入英文系就读,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与废名、梁遇春、石民、张友松等同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平文艺界较为活跃,深得丁西林、陈西滢、杨振声、沈从文等人赏识,被一些史家称为“京派代表人物”。后转入报界,深得张琴南、陈博生、张季鸾、胡政之等赏识、提携,先后在《北平晨报》、《天津庸报》、《大公报》、《文汇报》、《中央日报》等担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职,为《大公报》第二代高层领导之一,也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一度在北平中国大学、上海新闻学校、暨南大学等担任讲师、教授。 ▲齐白石绿天 ×32cm水墨纸本立轴 题识:学书自小无斯苦,孤负芭蕉作绿天。小畑先生清正,齐璜。白石山翁画 钤印:白石翁、老齐郎 说明:上款人小畑熏良(-)ShigeyoshiObata,年最早译著李白诗《TheWorksofLiPo:TheChinesePoet》的日本汉学家。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齐白石钟爱芭蕉,以芭蕉为题材的作品与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都有关系。较早以芭蕉为题材的作品是老人一九〇七年游钦州时随军到达东兴,东兴在北仑河北岸,对面是越南的芒街。过了铁桥,到了北仓河南岸,游览越南山水,看见野蕉数百株,映得漫天都成碧色,老人画了一张《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之内。晚年齐白石思乡情切,念旧情深。他想念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屋前屋后种植的芭蕉树,时常在梦中回到故乡。每当他怀乡之情无法以言语表述时,他便用画笔作画,并以作诗来表达和寄托思乡之情。他在一首《蕉窗夜雨》诗中写道:“欲种千株待儿时,故乡迢递得归迟。莲花山下窗前绿,犹有挑灯雨后思。”莲花山是他故乡的山,夜里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就想起了故园窗前的绿色。由此可见老人深深的怀旧之情。 ▲齐白石雏鸡 64×34cm设色纸本立轴 题识:白石画小鸡 钤印:齐大 ▲齐白石如鱼得水 14×36cm年作水墨纸本立轴 题识:启明夫人属,戊寅齐璜 钤印:木人 有象——中国书画第三季 “有象—中国书画第三季”,名家甚多,如张大千、李可染、黄胄、吴湖帆、程十发、陆俨少、关良、田世光、唐云等,无不是耳熟能详的大家。 ▲李可染客归图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60cm 题识:红叶吟风处,清溪欲暮时。夕阳光景好,莫怪客归迟。三十年春莫,可染作于重庆天官府。 钤印:可染 此作作于年,而年到年这一时期为李可染山水画形态古典期。《客归图》中,以淡墨勾勒出远岸氤氲水汽中之延绵青山,大量中锋用笔勾勒、皴擦,墨色浓淡丰富,间或点苔。悬崖下方则是一片葱郁的树林,浓淡有致,远近得宜。画面近处,高士二人一背手倾听,一拱手前俯,身旁潺潺溪流,背后密林鸟鸣,仿佛有声,有清幽恬淡之境。 ▲田世光孔雀图 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92×cm 题识:田世光写于柳浪庄上。钤印:公炜、田世光 作为失传数百年的工笔重彩画法的异代重光者和现代工笔重彩大师,田世光的作品既蕴含有浓厚的古典功底,更体现出破茧重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勇于实践、富有探索精神的他,根据自己的艺术旨趣,大胆吸收百家之长,革新技法,逐步形成了在鲜艳中含有幽雅气氛的独特风格。 此画孔雀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孔雀浑身的羽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头部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用墨笔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长而硬,密而不乱。用色上更为丰富,孔雀爪下的牡丹花高贵典雅,花与叶都精致逼真,与整幅画的艺术风格十分和谐。 ▲张大千仿八大山人笔意 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61cm 题识:仿八大山人画法,博谷声道兄哂正。大千居士写。钤印:张爰、爰居士 著录:《辟混沌手--张大千诞辰周年纪念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年。 说明:严谷声上款。 严式诲(-),字谷声,又作榖孙,陕西渭南人,客居四川成都,为现代有名的藏书家,民国时期文人学士如廖季平、宋育仁、张森楷、王树楠、章士钊、张大千、于右任、蒙文通等常至其家中阅书。一九四九年后,将其家藏三十万卷书捐诸公库,后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贲园书库目录辑略》。 张大千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神仙人物,所仿石涛、八大山人的笔意,可谓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直抉石涛、八大之精,多少达官巨贾甚至画界高人均曾被其鬼斧神工所蒙蔽。 此外,在新旧文化更替的年代,其锐意革新,师古而不拘泥于古。他继承了传统画学的文气,又吸收历代敦煌壁画的古意,同时与自然造化结合,融入浓烈情感,成为传奇的集大成者。 ▲张大千潮湖载酒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49cm 题识:落拓湖湘载酒行,高楼灯火动严处。春如短梦花无语,潮涌寒光月有声。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丙子秋日拈吾家船山句,作画于故都桐梓寓庐,时薇雨初晴黄花大放。大千居士。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大千豪发、大风堂 此画将潮湖奇观挥洒而出,画面万壑松云,湖光山色,变幻之美跃然纸上。作品构思巧妙,气势撼人。对半开的构图,虚实明朗。山峦高耸入云,山石坚硬苍浑,松树密布、错落有致。远山苍茫,虚虚渺渺。右侧的潮湖碧波万顷,一望无垠。河水漂柔细腻、硬柔交融、静动结合、自然轻盈。山的苍茫与水的灵动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效果处理别具风致,极为精湛而奇绝。 ▲陆俨少孤帆远影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71×62cm 题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诗意。一九七八年五月,为思聪同志写。陆俨少于北京西郊。 上款人:周思聪(-),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 陆俨少善以古人诗意作山水画,生平历经坎坷,屡遭家国之变,举家违难入蜀,历江流湍急、观山石危耸立,一一与李白杜甫诗句相合,故于诗词体悟日深,依诗意所写画作亦成就最高。此帧以李白《望天门山》诗意入境写赠周思聪山水,笔墨枯湿并用,于水墨交融间凸显深厚意韵,山石皴染法乳元人放笔而为,洞开奇境,豁人心目,画境与诗境丝丝入扣,且以行草书原诗于侧,双美并举。 专场中,另有其余画作,篇幅所限,不一一尽呈。 ▲陆俨少梅石图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68×33cm 题识:金谷先春,见乍开江梅,晶明玉腻。戊辰八月,八十叟陆俨少并记。 钤印:陆俨少、宛若、晚晴轩、俨少八十岁后作、旧家上柏山中 ▲唐云竹石图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94×51cm 题识:开勋老友出视二十年前旧作,属署款以为纪念。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九日,唐云记。 钤印:老药 著录:《唐云画集》第73页,台湾省历史博物馆,年出版。 说明:朵云轩旧藏。 ▲黄胄猫咪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69×69cm 题识:黄胄写于雨石居,时甲子年之冬。 钤印:黄胄之印 ▲关良东郭先生受教图 年作设色纸本镜心 尺寸:69×42cm 题识:东郭先生受教图。王琢同志属正。戊午新春作于从化温泉翠溪楼,关良。 钤印:关良、南亭 说明:上款人王琢,原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原省体改办主任,自幼喜爱书画,与众多画家交善。 一门书翰——清宗室绘画集萃 清朝灭亡后,皇室旧王孙褪去贵族光环,转以书画自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除了溥儒(心畬)、溥侗(西园)、启功(元白),另有人称“溥氏四杰”的四兄弟,即溥伒(雪斋)、溥僴(毅斋)、溥佺(松窗)、溥佐(庸斋)。 众人受家学熏养,又得窥宫内诸多珍迹,笔触间也俱得文人旨趣,亦具“皇家气象”,颇是可贵。 ▲右起:溥佺、溥伒次子溥巘、溥伒、溥僩、溥伒长子毓?、溥佐,年前后合影于松风草堂 年,由溥伒、溥僴、溥儒等人发起,成立松风画会,溥佺、溥佐、启功等皆为会员。画会以厚重、精湛为画风准则,从四王入手追溯宋元。清廷遗臣陈宝琛、罗振玉、袁励准、宝熙、朱益藩等亦为松风早期会员,其是近代继承、弘扬国粹文化的重要书画团体之一,与宣南画社、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等共同奠基了京津画派。 溥儒的画学,并无师承,不过其画艺一脉取法“南宋院体”,笔法有北宗的厚重古朴,意境亦不乏元人的萧散,时人谓之“出手惊人,俨然马夏”。 谢稚柳更认为其为继王维、苏轼之后,唯一诗书画三绝的大家。《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亦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 私以为,溥儒的画宁静中总难免有些悲情或孤寂。其曾言“永日萧然,赋诗明志,不知人寰之有魏晋”,颇是令人感伤。不同于一般的文人画家,溥儒的题画诗,几乎都是自作,与画意紧密贴合,又有画外之意,甚是难得。 ▲溥儒孤舟独钓 76×39cm设色纸本立轴 题识:南山春雨晴,西溪春水满。孤舟钓夕阳,沙明绿蒲短。心畬。 钤印:溥儒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仅以诗句而言,藏头诗中隐着“孤独”二字。此对于溥儒而言尤甚。 其作为皇室旧王孙,曾有词云“乱木孤城,可怜一片销魂土!江山无主,佳节愁风雨。烟水池台,风景还如故,伤心处,荒村客路,不见斜阳渡”,其中“不见斜阳渡”与《孤舟独钓》题识中“孤舟钓夕阳”,有异曲同工之妙。 ▲溥儒、郭则沄秋水无声·楷书 18.5×48cm设色纸本成扇 题识: 1、秋水无声帆落后,斜阳欲尽鸟归时。旭人先生正,溥儒。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垂虹、江天水墨秋光晚 2、晓泛后湖。旭人仁兄世大人正句,则沄录近作。 钤印:蛰云 著录: 1.《溥心畬年谱》,P,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2.《松风画会纪事》,P,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年。 上款人“旭人先生”,应是翻译家廖旭人,字琇琨,福州人。其是与林纾齐名的早期翻译家,曾与林纾合译法国德罗尼著作《义黑》,也曾在梁启超主编的《庸言》杂志里负责翻译短篇小说,译作有莫泊桑等人作品如《嫁侯恨》、《妒》、《黄粱新梦》、《新牛女会》、《思儿泪》、《艳鬼魂》、《悲欢人影》。后参加关赓麟、张伯驹等组织的稊园诗社,结识了多位文化教育界的大家。 郭则沄,字蛰云,福州人。其生于浙江台山龙顾山试院,为礼部右侍郎郭曾炘长子。好蓄砚,写字悬肘,不藉几案,与方地山、袁寒云相同,是民国时期京津文坛核心人物之一,官至浙江温处道、署理浙江提学使;入民国,曾任国务院秘书长,交游至广,是清民政坛的活跃人物。 此扇面,溥儒作《秋水无声》,设色淡雅自然,以墨晕染作山石,观之清新,山亭逸笔草草,其形自现,远山则施以淡蓝色、浅褚褐色,有缥缈之感,见其笔墨造诣。而郭则沄楷书,为颇具典型进士书法,昂扬潇洒、古风流淌,又无馆阁体之气息,不逊书家造诣。 溥儒诗书画俱佳,其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秀逸有致。晚年时,其对弟子说,如果有人称他为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如果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也可知其颇是自得。 ▲溥儒草书节临《书谱》 水墨纸本成扇18.5×48cm 题识:心畬。 钤印:旧王孙、寒玉堂 著录:《松风画会纪事》,第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年。 此书潇洒秀逸,骨骼清健,结体亦是遒美,笔法则有起伏跌宕之势,用笔也是果断爽快,无滞凝之感。而扇骨包浆自然,刻有鹿、松、鹤等吉祥图案,有福禄寿喜之意。 ▲溥儒书法 20×55cm水墨纸本镜心 题识:天地元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敬宜先生教,溥儒。 钤印:心畬书画 鉴藏印:南海人也 著录:《松风画会纪事》,P,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年。 说明:“南海人也”为刘少旅先生之收藏印,香港著名收藏家。 其书法之精妙,启功先生曾言“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平心而论,比他画法功力要深许多”。此行书大小错落有致,行笔流畅,近于米意,而字与字之间相连甚少,如“收”、“冬”二字,“生”、“丽”二字等,然整体气息一以贯之,书卷气浓厚。 刘少旅先生旧藏,其父曾在清廷为官,伯父是进士,家境丰裕,书香弥室。 溥伒笔墨,得古人之要,如山水用笔纯熟,钟秀隽永,无论山、树、瀑布、庙宇、人物,兼北派之雄,南派之秀。 ▲溥伒日长山静 19.5×51cm设色纸本成扇 题识: 1、日长山静。松风溥伒笔。 钤印:溥伒印、雪斋四十以后所作 2、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君讳宙,字季将,孔子十九世之孙也,天姿纯暇。济成三兄雅正,丁丑五月,衡永。 钤印:衡永长寿 启功先生曾回忆,言及“每年当翠锦园的西府海棠盛开时,心畲先生必定邀请当时知名文人前来赏花。这是真正的文人雅集,类似这样的雅集,还有溥雪斋的松风草堂,溥雪斋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而且精通音乐,他那里的集会多以书画、弹琴为主,俨然就是一次小型的画会或古琴音乐会。” 而钤印:衡永长寿,知为完颜衡永鉴藏印,其字湘南,号亮生,因此又叫衡亮生,本姓完颜,入民国后改姓王,又叫王衡永或王湘南,是完颜崇厚三子。其与恽毓鼎是儿女亲家,《恽毓鼎澄斋日记》中曾多次提及。 此外,完颜衡永与溥伒是连襟,溥儒和启功与他也熟悉。入民国后其以遗民自居,溥仪日记中多次提及。此扇面,为衡永与溥伒合作,殊是难得。 ▲溥伒书画双挖 画:32×27cm;字:22×25cm 水墨纸本镜框年作 题识: 1、戊子三月,溥伒写。钤印:南石翰墨 2、萧云先生索观拙诗录旧作请政。雪斋先生未是草。 著录:《松风画会纪事》,第7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年。 民国时期溥伒曾当过辅仁大学美术系主任兼教授,还与张伯驹、管平湖等人发起组织了一个古琴会。 此书画双挖,画面设色清丽,用笔高洁,有起讫顾盼之致,保留了中国画的传统作风。浓荫掩映,山水清音,溪涧萦绕,有野逸之趣。书法亦是率真,谨严又具潇洒之姿,应是师法米芾、赵孟頫一脉。 ▲启功行书 水墨纸本立轴97×33.2cm 题识: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国分国夫先生教正。启功。 钤印:启功之印、元白、珠申 著录:《景行维贤·启功作品集Ⅱ》,荣宝斋出版社,年。 杜甫曾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言及“书贵瘦硬方通神”,可知“瘦”为书之一态,而启功的书法,得瘦劲神通。 其书法之“瘦”,如郑板桥所言“写取一枝清瘦竹”,挺然独拔,又兼具“瘦金书”之飒爽,风神独得。 而其绘画也是构图严谨,韵味悠长,尤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如此《归庄图》仿査士标笔意,天真幽淡,似还春寒料峭,然屋前劲竹,已饶有生机孕育其中。 ▲启功归庄图 33×33cm水墨纸本镜心 题识:梅壑老人笔意,启功写。 钤印:启功长寿、元白居士、苑北草堂 “一门书翰—清宗室绘画集萃”专场中,另有溥侗、溥佺、溥佐等人画作。其中溥侗作《归去来辞》,金笺纸,画面仅一坡一山一钓舟,已知其归隐田野之生活情趣。 溥侗,号西园。京剧名票,别号红豆馆主,“民国四公子”之一。其自幼在上书房按部就班地读经史,学作诗文,钻研琴、棋、书、画,收藏金石、碑帖,精于治印,酷爱剧艺。亦精于古典文学和文物鉴赏,并通晓词章音律。 ▲溥侗归去来辞 22.5×cm设色金笺镜框 题识:写归去来者率于窈窕寻壑,抚松盘桓等句着笔。今见石涛此画惟起手一坡一远山,一抹中漾一舟而已,便具有斯辞大意。盖于渊明,既离彭泽已顺其心,而遂其志矣。倚南窗以寄傲,临清流而赋诗,特其归后之余文耳。须具此等笔思方堪写古人文章,因仿其意为袖卷。西园懒侗。 钤印:西园 (请横置手机观看) 清风拂来——中国名家扇画 纳兰容若曾有诗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文学如此,画中亦是,明仇英绘《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折扇的影子。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以扇掩面的行人,画面同样生动细腻。 李白也有诗《夏日山中》,云及:“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以扇子为“凉友”、“摇风”。 ▲折扇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身份象征 “清风拂来—中国名家扇画”专场,撷选诸多名家扇画,部分集书法、绘画、竹刻于一物,可谓夏日消暑清风雅器。 ▲张善孖钟馗驱魔扇面设色纸本 尺寸:18×50cm 印文:张、泽 鉴藏印:隆生珍藏 说明:著名收藏家杨隆生旧藏。杨隆生(-),广东梅州人,爱国华侨,曾师从齐白石学画,后旅居日本、美国,曾任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长。 张善孖,是当代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二哥,画中钟馗身着红衣,设色较浅淡,有突出之视觉效果,老树横生,杂草间生。其一手执驱魔宝剑,另一手抓小鬼,远视前方,山石浅墨晕染,有缥缈云绕之感。画作为知名藏家杨隆生旧藏。 ▲徐操蕉下抚琴扇面设色纸本 年作尺寸:18.5×51cm 题识:燕孙徐操橅古,辛巳夏日为少亭仁兄作于太液之芳华楼。 印文:徐操 鉴藏印:隆生珍藏 上款人简介:陈少亭(-),毕业于北京美术学院,以教书为业、擅长摩古。 说明:著名收藏家杨隆生旧藏。杨隆生(-),广东梅州人,爱国华侨,曾师从齐白石学画,后旅居日本、美国,曾任美国中华艺术学会会长。 此徐燕孙扇画,亦为杨隆生旧藏。画中抚琴仕女,色彩明丽,线条流畅,人物表情生动,动作优雅,韵味十足。地毯也饰以花卉,简而有当,甚是逼真,而芭蕉也生机盎然,整个画面遒劲洒脱,一气呵成,又有工笔、写意、淡彩等技法相融,也是佳作。 ▲汪亚尘鱼乐扇面设色纸本 尺寸:D:31 题识:鱼乐。頳鳞摇采,碧水无波。汪亚尘。 印文:汪亚尘 汪亚尘笔下游动的鱼甚至可清晰地分出远近、高低、虚实。在墨与彩色之间宁静得体,栩栩如生,悠哉游哉,红鳞碧藻,水光尾影,达到雅俗共赏之妙。 ▲沈尹默行书《题桃树》诗扇面水墨纸本 尺寸:17×51cm 题识: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高秋总馈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杜老诗一首,尹默。 印文:尹默之印 沈尹默舍碑取帖,书法文质彬彬,清雅脱俗,行书比肩赵子昂,不见媚俗,可谓传统帖学书法继承者及中兴盟主也。 ▲吴大澂篆书节录《范希文传》扇面水墨纸本 年作 尺寸:19×53cm 题识:时在己巳冬十月,书于春草闲房,幼加六世兄雅鉴,清卿吴大澂。 印文:清卿 鉴藏印:道行珍藏 在金石治学一脉,吴大澂可谓承前启后之关键人物。正因收藏之富,其上承先贤余绪,把原本附庸于经学的小学、金石之学,以出土旧物考释古文字、断代等,对被奉如圭臬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进行订正。同时其又著书立说,如《权衡度量考》、《说文古籀补》等。 此外,清代书坛,吴大澂之篆书也是独树一帜,其将小篆古籀文结合,功力甚深。顾廷龙曾言其“写字则初作玉筋体,后学杨沂孙,再作金文”。 ▲傅增湘楷书周藩宗正诗扇面水墨纸本 尺寸:17.5×51cm 题识:岂是谈经所,真成载酒庐。竹停仙客骑,花翳孝廉车。秉烛惊山鸟,调琴出浦鱼。悠然对孤屿,宛在水中居。端坐意不适,夏林飒已秋。忽逢关外使,暂缓望中忧。野日回残照,池烟淡夕流。怀君欲何语,独上竹西楼。西亭中尉博学能文,明宗藩之子政也,录诗二章为性存仁兄属,沅叔傅增湘。 印文:傅、沅叔 傅增湘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楷书兼容欧、柳,晚年又间些魏碑笔意,字迹端庄典雅。行书以二王为基础,融唐碑笔意,于俊秀中添加了豪气,在转折处颇见楷书功底。 上款人“性存仁兄”,应是贺葆真,其字性存,贺涛之子,河北武强人,刻书甚多,刻有《贺先生文集》《李长吉诗集》《韩翰林集》《松坡集》等书。《贺葆真日记》又名《收愚斋日记》,抄本收录于《历代日记丛钞》(—)中。 贺葆真的交友圈颇广,如莲池书院圈,吴辟疆、傅增湘等人,或北师大师友圈,主要是陈垣、顾学颉等。 ▲缪谷瑛、王福厂东篱清风·隶书李白诗成扇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年作 尺寸:18.5×49cm 题识:1.佳色满柴桑,寻幽举一觞。试追高士乐,且向画中偿。癸未六月朔日,拟南田设色。福钦先生正指,由里山人谷瑛缪莆孙。印文:缪莆孙、谷瑛氏 2.癸未伏日,节录李太白诗。福钦先生法家属,福厂王禔。印文:王禔、福厂六十后书、麋研斋 说明:赵鹤亭刻沙地留青诗文十六方玉竹扇骨。赵鹤亭,近代刻竹名家,尤擅沙地留青刻法。 此扇集书画、竹刻于一身,甚是难得。缪谷瑛为黄山寿再传弟子,工画花卉,最擅写菊。王福庵,为现代书法篆刻家,“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书法工篆、隶。得吴昌硕鼓励,另辟蹊径,专工小篆与金文,所书小篆工整规范,秀美遒劲。 扇骨为竹刻名家赵鹤亭所制,奏刀如笔,极见功力。 ▲江寒汀桃花鹦鹉·楷书周坤诗成扇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年作 尺寸:18.5×45cm 题识: 1.瑞生先生再正,寒汀容溪。印文:寒汀 2.己丑闰七月既望,录《勺水集》诗以奉瑞生先生正之,寒汀居士。印文:江上渔 说明:鸡翅木十六方扇骨。 江寒汀的花鸟也是别具一格,其认真研习诸代花鸟画家技法,上溯宋元,下及陈白阳、恽寿平等,画坛上有“江虚谷”的美誉,张大壮亦言:“寒汀笔下鸟,天下到处飞”。扇骨为鸡翅木制。 ▲朱梅邨、沈尹默白云人家·行书邓文原诗成扇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尺寸:19×50cm 题识:1.树色连青霭,人家在白云。以应金泉先生正,朱梅邨。 钤印:梅邨 2.金泉先生雅属,沈尹默于海上。 钤印:沈、尹默 朱梅邨幼年从师樊少云,13岁起从随舅父吴湖帆习画,曾与叶恭绰、吴湖帆、张大千、冯超然等一起组织正社画会。而沈尹默书法,文学家徐平羽先生曾言: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在书家林立之际,其楷书以细笔入纸,气度秀丽,直追魏晋风韵。 专场中,另有《唐云、叶恭绰秋江待渡图·行书洪咨夔诗》、《陈达、王同愈携琴访友图·行书苏轼诗》、《陆小曼、贺天健溪山古渡·楷书》、《钱禄新、王一亭群仙祝寿·行书杜甫诗》、《吴龢、伊立勋渔家乐·篆书》等,不一而足。 ▲唐云、叶恭绰秋江待渡图·行书洪咨夔诗成扇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年作 尺寸:19×48cm 题识:1.林木萧条山水清,长滩浅濑互纵横,何人策杖心无事,静看秋云隔浦生,欣斋先生属,丁亥春秋井居士唐云写于退思斋。印文:唐云、大石 2.欣斋先生属,遐翁。印文:遐翁 说明:湘妃竹十六方扇骨。 ▲陆小曼、贺天健溪山古渡·楷书节录《文心雕龙·诠赋》成扇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尺寸:18×49cm 题识:1.山水蔼清妍,吴东三月天。雨中闻社鼓,邨里见炊烟。诗景谁家屋,闲情野渡船。桂卿师长雅教,陆小曼。印文:眉印、琴书 2.《文心雕龙》录为桂卿先生大雅之属并乞法正,贺天健。印文:天健之印 ▲陈达、王同愈携琴访友图·行书苏轼诗成扇设色泥金笺本/水墨纸本年作 尺寸:19×50cm 题识:1.临仇十洲本于停云阁,时己卯夏六月小舟陈达。印文:小舟 2.廷荣先生正,己卯中秋八十五叟王同愈。印文:王同愈印 说明:桃丝竹十六方扇骨。 开今——中国当代书画第三季 “开今—中国当代书画”专场中,如范曾、黄永玉、史国良、贾又福、王明明、陈平、田黎明、林墉、李津、温永琛等,亦是声名盛矣。 ▲黄永玉猫头鹰 年作,设色纸本,镜框 尺寸:26×55cm 题识:善安兄正,九零年,黄永玉。 猫头鹰是黄永玉十分喜爱的题材之一。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自然习性到他笔下,配以几句戏谑之语,显得俏皮可爱。这些闲情逸致之作,显露出黄永玉的机智和幽默才能。因所作猫头鹰在文革中卷入“黑画”事件,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自此黄永玉画猫头鹰就和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一样,成了他的一个代表性题材。 有感于猫头鹰千年来饱受褒贬争议,本是智慧象征却被诬作不详,似是在说猫头鹰又似先生本人的自嘲。此幅作品构图奇特,七只猫头鹰立于树枝上,饶有趣味,画作饱满却不嫌拥挤,洒脱的笔墨使画面毫不拘谨。 黄永玉的艺术创作个性鲜明,蕴藏着深厚的内涵,狂野、泼辣、灵动而不失大雅,于大俗大雅之间传递着高雅的志趣和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赵少昂、温永琛儿嬉图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尺寸:×37cm 题识:温永琛画。 钤印:温、永琛、鹤山人、温永琛五十五后所作书画、游食八十余国 题跋:鸟急人物尽疏形,制作仍须纸竹轻。放上云霄幻奇景。风筝还似角号鸣。永琛制图并以小诗属题。庚申少昂时年七十六。 天际翱翔意自雄,抟扶万里与鹏同。此幅温永琛作《儿嬉图》,风筝丝纶书以《前赤壁赋》及《春夜宴桃李园序》作线,想象力超绝。 ▲赵少昂、温永琛儿嬉图局部 而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 ▲范曾草圣张颠 年作水墨纸本镜心 尺寸:96×59cm 题识:草圣张颠,戊午,江东范曾作。 钤印:范曾、情貌略似、曾何为兮木上 说明:附范曾鉴定中心证书。 张旭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性好酒,据《旧唐书》的记载,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时称张颠。实也说明他对艺术爱好热狂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画家亦常以其形象入画。 ▲史国良晨曲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82×76cm 题识:晨曲,一九八八年冬日北京画院国良作于丽都饭店。再题:此幅画为八十年代旧作,今又稍作点染,依然生动传神。画僧慧禅遁于紫竹精舍。 钤印:史(2次)、慧禅和尚、与佛有缘、佛形印(2次) 说明:1、现藏家得自画家本人。2、年7月10日,经画家本人确认为真迹。 史国良师从黄胄,常创作融合着西方写实主义精神与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现代水墨人物画,是中国水墨人物写实画派的翘楚,多以生动的笔触反映时代生活,笔墨厚重,感情真挚。 ▲史国良太平有象 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53×77cm 题识:版纳小景,一九九八年,国良写于北京潘家园新居。 钤印:慧禅、身又舍心、波云卧同。 说明:经画家本人鉴定为真迹。 此幅亦是以史国良典型的写实风格为主,反映时代生活,功力深厚,笔墨纯熟,用色用墨简练大气,造型准确,人物刻画生动自然,明与暗、光与影、虚与实等手法表现精彩,大色块的对比,色调的大胆明艳,气韵生动,富于生活趣味。 ▲陈平山间夜景 5年作设色纸本立轴 尺寸:57×57cm 题识:乙酉,陈平。 钤印:陈平印信、平、地上文章、别调、肖形印 说明:经画家本人鉴定为真迹。 ▲田黎明四美图 设色纸本镜心 尺寸:41×70cm 题识:山里生活,黎明。 钤印:田、黎明 说明:经画家本人鉴定为真迹。 ▲李津好吃不过饺子 设色纸本镜心 尺寸:37×43cm 题识:好吃不过饺子,李津制。 钤印:李津之印 ▲方君璧洋洋得意 设色纸本镜心 尺寸:33×38cm 题识:Fantchunpi君璧。 钤印:方氏、君璧 尺素文渊——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 ▲尺素文渊——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 名人尺牍,为收藏风尚之一,如《平复帖》、《中秋帖》、《伯远帖》等墨迹遗存,俱是书信而被奉为圭臬。春秋战国名札如《郑子家告赵宣子》、《子产告范宣子轻币》或《乐毅报燕惠王书》、《谏逐客书》等,亦皆是名篇。 陆机《文赋》也有言“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可见信札最表书者心迹,有见字如面之感,而其宽不盈尺,看似轻若鸿毛,然心声毕露的政坛烟云、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却尽呈于此一纸书翰。 “尺素文渊—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专场中,名家信札不乏,如潘祖荫、端方、吴昌绶、于右任、吴湖帆、沈尹默、翁同龢等。 ▲潘祖荫致俞樾信札一通一纸 信札“又拙刻一种,奉赠曲园年伯大人。侄制兹顿首。”,其中“曲园年伯大人”即俞樾。而题识“侄制兹顿首”似解读有误,或应为“侄制荫顿首”。 潘祖荫为咸丰二年探花,授编修,入南书房近四十年,官至工部尚书,所藏金石古籍甚富,为潘景郑叔祖。而俞樾号曲园,晚号曲园老人、曲园叟等,道光三十年进士,历任编修、河南学政。终身从事学术研究,为一代经学宗师,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 潘祖荫与俞樾素有交游,曾刻《茶香室续抄》奉赠见赐。 ▲端方致绍英信札一通二纸 端方为清末大臣,金石学家,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绍英字越千,满州镶黄旗人,马佳氏。辛亥革命后,为溥仪宫中的内务府大臣,是伴随清廷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的“遗老”之一。 信札中提及“刘仲鲁初六日南行”,其中“刘仲鲁”,直隶盐山人。乙酉解元,己丑进士。前翰林院编修,历任大理院少卿,直隶布政使、民国内务司长等。 ▲吴昌绶诗稿一通一纸、致章钰信札一通二纸 吴昌绶为近代藏书家、金石学家、刻书家。光绪二十三年举人,官内阁中书。进入民国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秘书。后散走于津沽之间,搜罗遗籍古文,与藏书家章钰交谊极深。 章钰,近代藏书家、校勘学家。藏书室名四当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于右任致次子于彭、次媳周宝珠夫妇信札一通二纸 信札中“待燕前此要画,我手边没有好的。此次生日,来画件甚多,择有画像者寄上一件,希收。”,其中“待燕”应是其孙女。于右任曾有款识“待燕爱孙女”书作。或是对幼辈的喜爱,故其“择有画像者寄上”。 ▲于右任致林瀛洲信札一通二纸 此两则于右任信札,皆为监察院用笺,致林瀛洲信,钤印“右任”。信札中“至友吴季玉先生之夫人冯璧池女士,擅文艺工绘事,近作多帧,南来展览,敬希惠予照拂,感谢之至!”,可见于右任与吴季玉交情不浅。 吴季玉为江湖中人,早年曾是杜月笙的门客,为人仗义,常为于右任传递家书,后猝遇不幸,被特务暗杀。 ▲吴湖帆致陈子清信札一通二纸 信中,吴湖帆提及《吉金图录》以及《古玉笺版》出版等事宜,另有小品收藏相赠陈子清。 吴湖帆为吴大澄嗣孙,收藏甚丰,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陈子清为吴湖帆表兄,画山水澹泊秀雅,有王鉴,王石谷笔意,书法米芾,治印亦工整。 年其随吴湖帆至沪,于蒿山路租屋合办书画事务所,吴湖帆静居楼上潜心艺事,陈子清则办理楼下事务。 ▲沈尹默绝笔自作诗《红色里程碑》 此札并未有名款,钤印“沈尹默”、“暮年戏墨”,所书内容为其自作诗《红色里程碑》,题记为“读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公报欢欣鼓舞,遂有此作。” 沈尹默晚年眼睛高度近视,此书笔墨干枯,应是在没有助手下书写,书风仍是豪放泼辣。而书写内容也可见其对国事之关心与忠诚。 ▲翁同龢致穆图善信札一通二纸 翁同龢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其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幼学欧、褚,初学董其昌、米芾,中年后由钱沣上追颜真卿,又不受颜字束缚,结体宽博开张,笔画刚劲有力,风格苍浑遒劲,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文稿》等。 上款人穆图善,字春岩,姓那拉搭氏,赐号“西林巴图鲁”。中法战争时,任福州将军,参左宗棠军事,击败法军于长门。信中其感谢穆图善所赠“豚肉、牛酥”等。 辉光无限——石齐的艺术世界 石齐先生主张绘画艺术形态三象(具象、印象、抽象)并举的理论,历经数十年探索创立了“三象合一”画风。其中国画、油画、书法、雕塑皆精,从年成名至今,作品深受社会赞誉,创办新中国画画家班,近十多年来润育学子逾千名。 ▲石齐白蛇传春雨绵绵设色纸本镜框尺寸:×cm说明:附北京石齐画院书画鉴定证书。著录:即将出版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石齐》画集(大红袍)中,出版编辑工作正在进行中。奚耀艺《当代的意义:合而立——石齐的艺术》曾言“在石齐的绘画中,‘大合’观又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方面,象征性的语言、写实性的语言、意象性的语言、表现性的语言,它们能在同一画面中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形成统一的格局。全方位的纵横交错、横纵磨合,是当代‘大合’美术观的体现,也是石齐艺术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修养、道德情感,又使石齐的艺术在‘大合’中取舍,而得到统一。”▲石齐二湘云游图设色纸本镜框尺寸:×cm说明:附北京石齐画院书画鉴定证书。著录:即将出版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石齐》画集(大红袍)中,出版编辑工作正在进行中。年8月14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三象合一”石齐艺术展,展示了石齐先生创作的精品画作27幅,涵盖人物、花鸟、书法三大题材,影响颇广。▲石齐宝莲佛光设色纸本镜框尺寸:97×.5cm说明:附北京石齐画院书画鉴定证书。著录:即将出版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石齐》画集(大红袍)中,出版编辑工作正在进行中。▲石齐黄金时节设色纸本镜框尺寸:×cm说明:附北京石齐画院书画鉴定证书。著录:即将出版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石齐》画集(大红袍)中,出版编辑工作正在进行中。▲石齐祥征凤律设色纸本镜框尺寸:96×cm说明:附北京石齐画院书画鉴定证书。著录:即将出版于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石齐》画集(大红袍)中,出版编辑工作正在进行中。▲同古堂坚持原创 感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qz/8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北京保利第39期书画精品拍卖知名藏家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