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季青春课堂岳新爱追寻李白足
语文湿地,山海温岭 敬请期待! 卷首:盛唐时代的诸多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其诗歌的浓烈激越与雄奇壮美震惊了当时的文坛,那气挟风雷的狂傲自负与行云流水的俊逸不群更是吸引着后人。李白的生活经历与他的诗作是相辅相成的,他用淋漓挥洒的诗笔舒展想象之翼,写出种种精神与身体的历程与追求,因此李白的诗句将成为后人考察李白的重要依据。这次青春课堂岳新爱老师将带领着石家庄市第42中学的学生们追寻李白的足迹,感悟诗人的情怀。 追寻李白足迹,感悟诗人情怀 文/岳新爱 课程理念:根植经典沃土,耕耘诗意课堂。课前已经利用了一个学期的语文早读时间,欣赏并背诵了《李白诗集》中的大量作品,初步感受了李白的诗歌魅力。本课旨在追寻李白游历足迹,欣赏李白诗篇,感悟李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致敬李白的伟大情怀。 课时:两课时。 课堂导入:中国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不知出现了多少有才情的诗人。唐代就是诗人胜出的年代,李白又是那个年代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寻李白的足迹,感悟诗人的情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交通闭塞的古代中国,读书人若要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就要四处游历,在真实可见的山川自然中,在厚重的历史古迹中实地考察,才能真正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真知。胸怀大志的李白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他便开启了自己的游历生涯。 全班一起朗读《李白诗集》第二首诗《上李邕》 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在这首诗中,李白正值青春年少,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自比大鹏,可以“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冲天,翱翔万里。就这样,勇敢自信的大鹏起飞了;就这样,不畏世俗的李白出发了,带着一颗勇敢的追梦的心出发了!那么李白一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风景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李白看世界。 第一课时:画游历图,踏行者足迹 根据中国地图和《李白诗集》,小组合作,完善李白一生游历图。标注李白游览过的重要名山大川,亭台楼阁。 一、小组研讨: 根据《李白诗集》对李白一生的基本介绍、李白诗作还有中国地图,孩子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小组交流研讨用时30分钟,用彩色水笔描绘出了李白一生大致的游历路线,成果显著。 画游历图 二、小组展示交流成果: 1.蜀中漫游以及辞亲远游时期:李白年少时就几乎游遍蜀中地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又仗剑去国,游历过江陵、洞庭湖、扬州,此后以安陆为中心,游历过梁宋、齐、鲁等地。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天门山——《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长安时期:天宝元年李白应诏进京,为翰林待诏,供奉宫廷。 华清池——《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3.赐金放还,再度漫游时期:李白发现在长安地位和处境并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傲岸不羁的个性又难容于世,饮酒狂放,蔑视权贵,终招嫉恨谗毁,自请放还。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其间结识了杜甫。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敬亭山——《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桃花潭——《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安史之乱之后:安史之乱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于庐山。次年应聘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抗命兵败,李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李白身经战乱,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 庐山——《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帝城——《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游历图成图 老师点评:通过大家画的游历图,我们发现李白的足迹几乎遍布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一生游历州县,登过80多座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他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行者。大鹏起飞了,看遍了祖国的山水亭台,也吟遍了祖国的一草一木。李白是行者,也是歌者。李白游历了祖国的万里河山,也写下了千首经典诗篇。如果有人跟你提起庐山,你可能不知道它在哪个省份,但是你会很自然地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那里的美丽景色。还有峨眉山、嵩山、敬亭山、天门山、黄鹤楼,白帝城等等。李白的诗歌,可以说是占据了我们儿时对整个世界的想象。 祖国的大好河山滋养了李白的诗情,使他写出了一首首经典诗歌,而他的浪漫诗歌,给这些山川亭台增加了文化色彩,成为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渗透在我们血液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经久不衰。 我们应该向这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致敬!应该向这样伟大的行者李白致敬! 第二课时:探游历图,悟诗人情怀 上节课我们一起跟着李白的足迹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这节课我们继续探寻李白游历踪迹,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感悟李白的伟大情怀。 我们按照李白的游历踪迹,把他的诗歌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蜀中漫游以及辞亲远游时期 第二阶段:长安翰林供奉时期 第三阶段:赐金放还,再度漫游时期 第四阶段:安史之乱之后 小组合作:从任一阶段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赏析,并说明你看到了李白怎样的内心世界。 小组展示 一组展示:我们小组最喜欢的诗是李白的《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我们为这首诗创作了两幅画,下面就请大家跟随这两幅画来欣赏这首诗。 第一句“危楼高百尺”,正面描写出山寺的高大雄伟,诗句中“危”和“高”两字相呼应,将山寺耸立于山巅、傲视万物的气势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出山寺的高大,同时也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星光璀璨的夜空,勾起读者对“危楼”的向往。 全诗体现了作者处在高处“率真、可爱、豪放”的性格。 老师点评:一组同学选的这首诗,老师也特别喜欢。你们看到了李白的率真可爱,我最欣赏的却是山寺耸立于山巅,傲视万物的气概,这何尝不是李白心胸的体现。壮景之后必有一颗雄壮的心,我似乎在诗句中感受到了李白年少追梦的万丈豪情。 二组展示:我们组喜欢的是《清平调》的第二首。 清平调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第一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仅写出了色彩,还带出了香气。不仅有一种自然美,还带有一种含蓄美。二、三、四句“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故意贬低了神女和赵飞燕,借此来赞美杨贵妃。说明花容月貌的杨贵妃,不施胭脂,就成绝色。我们组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杨贵妃的美。 下面让我们有请刘奕辰、王佳璇同学演唱《清平调》。 老师点评:同学们的歌声太悠扬了,让我沉浸在杨贵妃的美貌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心生妒忌!写这首诗时,李白被召长安,做了翰林供奉,以为迎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春天。但是翰林供奉只是一个陪皇帝散心的职位。如果说李白是唐玄宗的一支笔,那么这支笔不是用来安邦治国的,只是用来娱乐解闷的。所以我们后人在这首诗中读到了李白的无奈与失望。李白在长安施展政治抱负的梦碎了,在长安待了两年半后,便离开长安,继续他的游历生涯。 三组展示:我们小组最喜欢的诗是李白的《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是李白遭到诽谤离开长安后写的,诗人借助酒兴和诗意,满心幽怨一吐而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读出了一个昂扬自信、积极进取的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至此,诗人开始酒后吐真言,情绪也由豪放转到激愤。“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体现了李白的醉意,也表现了他“不可一世”的神态,更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真率的个性和朋友深厚的友谊。 下面,我们小组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 老师点评:大家朗读的太精彩了!准确地抓住了诗人的矛盾心里,时而愁苦,时而乐观,时而悲愤,时而豪迈。李白离开长安后一直就处于这种状态,虽报国无门,但又执着自信。 四组展示:我们组最喜欢的是《永王东巡歌》第十一首 永王东巡歌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踌躇满志,以为可以一抒抱负,“奋其智能,愿为辅弼”,成为像谢安那样叱咤风云的人物。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老师让我们学习的《忆秦娥娄山关》里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老师:想到了咱们伟大的毛主席的诗词,真不错!可谓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啊!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国家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之际,李白选择参军,像一个战士一样冲在前线,从而实现自己安邦治国的理想。 那么这次他的理想实现了吗?答案是不但没有实现而且还因为永王和太子的政治矛盾,被定罪流放到荒僻的夜郎,虽然途中被赦,但是身体却大不如前。 李白东归后,已经明白人生理想是不可能实现了,但他依然一如既往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qz/8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一最新放假通知来啦这10条旅游路线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