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八首
北京儿童医院手足癣 http://m.39.net/pf/a_9125676.html 目录 赠汪伦 峨眉山月歌 望庐山瀑布 夜宿山寺 望天门山 秋浦歌(其十四) 从军行(其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坐上小船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送别的歌声。 人们边踏着拍子边唱着歌,沿着河岸一路相送。 桃花潭的水可能有一千尺深,即便如此,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一片深情厚谊啊!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 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汪伦投其所好,好酒好菜招待李白,最后又邀群众相送。 就是这一送,功德圆满,激起了李白的诗兴,信手拈来这首千古名诗。 汪伦这位普通的村民,也随着这首诗名留青史。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 年病逝,享年61岁。 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古时候的村民,也许个个能歌善唱,不用排练,拉来就能上场。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床前见月光,疑是天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很喜欢用“山月”这个意象。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夜里,半轮明月高挂在峨眉山头。月光照在平羌江澄澈的水里,仿佛随着水波一起流动。 我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要去三峡,知道你就在峨眉山上却没有时间相见,不是我不思念你啊,船已经到了重庆啦。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县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香炉峰云雾环绕,在太阳的照射下,云雾呈现出高贵的紫金色。 从远处望去,那道瀑布就像悬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 走到近前抬头看,水流从高崖上纵出,像飞一样垂直落下,估计有几千尺高吧。 瀑布顶端像是连接着天空,让人不由得怀疑是不是天上的银河掉落下来了呢?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危楼不是破败的楼,而是看起来令人担心。 因为楼高,所以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 从“手可摘星辰”句可以判断,诗人的视角应该是在楼外或楼下,而肯定不是在楼里或楼上。如果是在楼上,他会看见星辰依然很高,岂是你伸手就能够得到的? 今夜借住在山寺,推窗可见一高楼。楼高有百尺,我老担心它会被风吹倒? 楼顶与天齐,伸手可摘星辰。站在楼上可千万不要大声说话,怕惊扰了天上神仙们的清修。 天上的神仙跟我们长得、穿得跟一样不一样?是跟中土人士一样还是跟西域胡人相像? 如果他们听到了我说话,会不会低下头来看我?如果他们发现了是我,会不会跟我打招呼? 他们认不认识我,我以前是不是也住在天上,因为某种原因而下来人间历练?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夜? 有月亮可以,但不能是圆月、满月。 正所谓月朗星稀,作者第一眼看见的是满天星斗, 想来月亮只是做了个配角。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切开,一分两半,清澈的江水从西向东流到这里,折而向北,澎湃回漩。 两岸对峙的青山双双映入眼帘,我这一叶孤舟披着夕阳的余晖顺流而下。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秋浦歌(其十四)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歌曲动寒川。 大熔炉里熊熊烈火,火光仿佛要将这黑夜照亮, 红色的火星随着热气升腾,在紫色的烟雾里四处飞溅。 在这明月夜里,被火光照得浑身通红的炼铜工人们, 一边劳动一边歌唱, 他们的歌声响彻了寒峭的山谷。 赧:nǎn,红。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公元年(天宝十二年),李白漫游到此,写了一组《秋浦歌》。 从军行(其二) [唐]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沙场上大战已数百回合,身披的铁甲早就支离破碎。 城堡的南边已被敌军重重包围。 大将军率领突击队正面扑过去,射杀了敌军头领, 然后折返向北,率领一千多骑兵突出重围。 沙场: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 呼延:呼延,是匈奴四姓贵族之一,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该诗让人不觉得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批残兵败将,而让人感到这些血泊中拼杀出来的英雄凛然可敬。 像这样在一首小诗里敢于去写严酷的斗争,甚至敢于去写败仗,而又从败仗中显出豪气,给人以鼓舞,如果不具备象盛唐诗人那种精神气概是写不出的。 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其内容已基本失去专写“军旅苦辛”的古义,也无法合乐歌唱,因而,有别于汉魏乐府曲辞中的《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辞别黄鹤楼西去, 在这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到那繁华的扬州旅游。 我久久地望着他那一片孤帆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留下浩浩荡荡的长江,朝着天际奔流不息。 黄鹤楼:著名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 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 碧空:一作“碧山”。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 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王清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qz/8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第季青春课堂岳新爱追寻李白足
- 下一篇文章: 高铁张家界每周四端午神秘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