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件,一件是把你的想法放进别人的脑袋。另一件是把别人的钱放进你的口袋。做营销,恰恰是把这最难的两件事都包括了。一方面我们要把品牌信息放进客户的脑袋,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努力地把客户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

有人问我:陈老师,做营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品牌定位吗?是渠道拓展吗?是资源整合吗?我回答:都不是。品牌定位、渠道拓展、资源整合,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洞察人性。营销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只有当你读懂了客户,弄懂客户所思所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何洞察人性?人性很好理解,就是贪婪、虚荣、恐惧、安全、好色、嫉妒、懒惰……关键在于如何洞察。

我先说一个故事:

禅宗六祖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有一天,惠能在广州法性寺听法,正遇风吹幡动,引起两个和尚争论不休:

“这是风在动!”

“明明是幡在动,哪来的风?”

“风不动幡自己怎么会动?”

“若是风动,那这寺庙的墙怎么没动?”

惠能大师一句话就解决了争论:“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满室皆惊。——这,就是洞察。

做营销,首先要洞察人性。无论市场怎么变,环境如何变化。你要知道,人性是万年不变的。所谓洞察,就是透过表面看到事物的本质。抓住人性,你就能抓住谈判的筹码。抓住人性,你就能抓住市场的命脉。抓住人性,你就能打开成功的密码。

装修师傅不是要买电钻,而是要买那个“洞眼”,成功人士不是要买汽车,而是要买速度,买地位,女孩子不是要买化妆品,而是买“美”与“年轻”,买自信。

........

好的洞察就是要顺理成章地连接受众和产品,让受众在特定的场景中自然关联到产品。所以它会给我们一个清晰的结果,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需要?以及我们要怎么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人出发,从人性出发,基于这一个中心关键点,你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策略,从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坚持走下去,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的肯定。

同样的啤酒放在元的杯子里,比放在1元的杯子里口感更好,我们相信,穿上美元的彪马运动鞋比20美元的杂牌鞋会让我们感觉更好,显得更自信。人真的很奇怪,同样一件事情、一件商品,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就会得到天壤之别的结果。

通过三个案例,来看高手如何通过洞察人性,换个说法,带来天壤之别的效果。

1、高明的樊登读书会

樊登读书会,是一款帮你读书的APP,帮你把一些市面上还不错的书缩减、总结成一个30-60分钟的语音+视频分享给你,其实挺聪明的,书原本是有版权的,但是总结了,缩减了,变成语音了就没有版权了,而且书这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内容上是源源不断的,生产成本极低。它更新频率每周一期而已,但是它的slogan取得特别的巧妙:每年一起读50本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年有52周,如果它的slogan是:每周更新一本书,完全没有每年读50本书的那种感知的,50本书好多呀,往常很多人一年连一本书都看不完,用这个app就可以轻松的读完50本书了,50本书都可以摆满整个书架了,那赶紧的,交钱听书吧。所以,同样一件事情,换一个说法,感知是天壤之别的。

2、寒风里卖鞋垫的老奶奶

有一位老奶奶在寒风凛冽的路口卖自己手工做的鞋垫,生意并不好,有一位做营销文案的同学看到了,帮这位老奶奶写了句文案用毛笔字写在硬纸板上放在鞋垫的旁边,结果路过的人基本都会买一双,文案写的什么呢?写的是“不知道还能做多少双,纯手工,只要4元一双”,再看看广告语后面两鬓斑白的老奶奶,立马感觉她特别有情怀,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只是提炼出来了更有情感的卖点,可见用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感知,产品的质量只会决定是否再次购买而已。

3、毛主席的人性洞察

李大钊当时上台的时候提出:“资产阶级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里都流着肮脏的血”,百姓听不懂,失败了!

陈独秀上台提出:“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有一条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百姓还是听不懂,也失败了!

这两位老前辈说的话老百姓都听不懂,而毛主席换个了说法,就几个字:“打土豪,分田地”。赢了!虽然是讲同样的事情,但是毛主席洞察到了人性,抓住了核心关键点,所以该他成功。

营销高手,如果只选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不是文案、不是设计、不是媒介推广、不是销售技巧、不是管理,这是技能是表象。核心的能力,是洞察人性。洞察表象背后的那个能够快速影响客户、让客户产生强感知、行动力的关键点,就会让营销结果天壤之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qz/1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