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书画李胜春
—宿州书画— 宿州书画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今日的宿州书画家们,更加地努力、更加地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新时代创作出新的辉煌。 ——陈光林 节目回顾 /12/14 Friday 品诗作画,鉴赏书法。观众朋友,今天的《宿州书画》专栏向您介绍两届兰亭奖获得者、书法家李胜春的书法艺术,同时请李胜春用草书来表现李白的诗——《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 这首诗是开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年,李白乘船离蜀,出三峡;游洞庭、襄阳后,东下金陵、扬州写下的。天门山,在今天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西两岸的山相峙如门,故称“天门”。楚江,指流经安徽境内的长江。诗的前两句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紧扣题目,紧切“望”字,总写天门山;一个“开”字与“中断”配合,写出了长江穿过天门,至北回旋后,又奔流东去不回头的雄伟气势。第三句的一个“出”字把山写活了,诗人不写船的移动,而写两岸青山相对涌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诗人所乘坐的孤帆乘风破浪、逼近天门山的情景。 艺术家 李胜春,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草书委员会副主任,宿州市书协副主席,宿州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宿州学院客座教授,宿州市印社副社长。作品自年起入选首届、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 安徽省文史馆馆员、著名书法家张良勋评价道(节选): 我看胜春君的字常想起唐孙过庭《书谱》中“草贵流而畅”。“流畅”二字之意和宋王安石“但疑技巧由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的深刻内涵,在欣赏他的字的过程中使我自己也得到启发。 把魏晋的诗意笔性引为自己的书写特质,使胜春的书法作品传承脉落清晰可见。书法作品的创作并非简单的描摹临写,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创作出自己的并具有时代特征的书法作品。胜春每言书,多感迷茫困惑,此因他多思考,在思考中求得顿悟所致非真疑惑也。这是胸无点墨,笔无功力者所不能理解的。 胜春君自幼时临习张黑女,张猛龙后,打下扎实书法功底,后便沉浸宋四家,再上溯魏晋,对前人笔法亦步亦趋上升到了用笔的自然合度,笔法精到,气息醇正,点画圆润俊朗,笔势舒展大方,举重若轻,不落俗鄙。在平淡中见真挚,笔有缓急,墨有润枯,体有稳险,得法得神。在结字和章法上时而密不透风,时而疏可走马,随长就短,随方就圆,顺笔而行,不拘成法,一任自然处扬溢着浓郁的书卷气息。 胜春书的笔画之间建立起了合乎适度的长短,粗细,擒纵关系,侧正揖让有机联系,搭笔处如撇兰叶,弯钩转折处一带而过,向右成弧状,行笔重入轻出,线条婉转流美,字势横斜,翻挑凌厉,繁简相杂,拙秀互见;字体遒劲,流丽。胜春君愈不惑之年形成強烈的个人风格,十分难得,令人生羡。 本节目由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播出 本节目支持单位:安徽安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我爱诗书画 和您一起品诗作画,鉴赏书法。 鉴赏诗书画喜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eidimalaa.com/wdmljd/8906.html
- 上一篇文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乐学课堂
- 下一篇文章: 百品品格皖美养生寻真,摄影寻境